怎样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如何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更新时间:2020-07-05 来源:挂失启事 点击:

【www.easeways.cn--挂失启事】

  如何提高作文写作能力篇一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这个命题并不新鲜,说来也是老生常谈,再次提起,难免有“炒冷饭”之嫌。但是,不管“冷饭”,“热饭”,有营养就是“好饭”,尽管是一家之言,也要加足“佐料”,再“炒”一番。

  当今信息时代,人们通信快捷,相隔千里之遥,只要一个电话即可解决问题,自不比“鸿雁传书”,邮寄信件,最快也得几天时间。可通信效率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视写作这一事实。难道写作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真的不再重要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仔细想想,在工作生活中,写个工作经验总结,做个报告,写篇演讲稿,甚至用手机发个短信息,都是以写作能力为基础的。

如何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尤其当今社会,什么事情都讲究策划,再好的“思路”,“方案”,只有诉诸于文字,形成文案,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而要写出文从字顺的漂亮文案,就非得俱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不可。

  由是观之,写作能力对于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变的更加突出!实际上,书面表达即写作能力的高低,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呢?

  我们知道,书面表达所需要的材料是词汇。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并且明白每个词的确切含义,才能在写作的时候召之即来,准确地表情达意。扩大词汇量有两种途径:一是背字词典(含成语):二是多阅读(古典的,现代的,诗词,小说散文,报纸杂志)。最好是两种方法并用。因为第一种方法便于集中学习记忆词汇,而第二种方法侧重于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提高准确使用字词的能力。

  是不是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就能把文章写好呢?自然不是。要写好文章,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还要学习语法,逻辑,修辞。语法解决语句通顺不通顺的问题。只有掌握语法知识,写出的句子文章符合语法规范的要求,才能使别人读得懂。逻辑要解决对与不对的问题。我们知道,文章大多是用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这就要求文句不仅要通顺,而且还要表达的正确,要符合客观规律,遵循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总结起来,就是要注意文句前后之间的意义联系,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准确的判断和界定。这样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写的“通”,写的“对”,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把文章写好,还要学习修辞方面的知识。修辞即我们常说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若能准确恰当地运用修辞格,则能够使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使表达效果更加优化。当然,相对于语法逻辑而言,修辞是更进一步的要求。对于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如编辑记者,作家等,则要在这方面下足工夫才行。

  写作,写作,关键要写。提高写作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勤练笔。在练笔过程中,注意揣摩篇章结构,写作技巧。只要肯下工夫,勤用功,加以时日,自然熟能生巧,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要练笔,不仿从写日记起步。只要坚持每天写日记,将所感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就能在这一过程中使写作能力“芝麻开花节节高”。

  如何提高作文写作能力篇二

  写作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书面语言的组织能力,跟口头语言的原理是差不多的。我们知道,孩子说话会有沉默期,写作能力也有沉默期。沉默期的孩子其实也在不停息的进行学习,但是这种学习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

  最近心理学界有个热门词汇“内隐学习”、“内隐记忆”,就是说的这种现象。内隐学习对应的是外显学习,外显学习我们容易理解,就是师傅教徒弟,你一句我一句这样。或者给一道题目,想办法做出来。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的学习,婴幼儿学语言是最典型的内隐学习。其实这种现象古人也意识到了。古人说“厚积薄发”,还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可以看做内隐学习的一种表达。就写作能力而言,这种能力的形成也是很大程度来自内隐学习的。

  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曾经就写作能力做过很严谨的调查,他发现,建立在大量的,有兴趣基础上的阅读(也包括听读),对于提升作文能力最有帮助。

  首先要保证量,也就是厚积,没有一定量的积累,是没法薄发的。这个积累过程可能就是沉默期的由来。同时要有兴趣。兴趣不仅仅是好玩,有趣,更重要的是能保证这种阅读是可理解性输入。因为没有人能对自己不懂的东西感兴趣,特别感兴趣的东西肯定是自己的能力能够很好驾驭的。用兴趣这个指标,可以保证孩子自主选择那些保证他能可理解性输入的内容。这比老师或者家长随便扔给他一本书要强得多。

  为了保证可理解性输入的效果,克拉申又提出了窄读(narrow reading)的概念。就是阅读的题材要相对集中,比如围绕一个作家来读,围绕某个系列读,这样就不会遇到很多生词或者减少因不熟悉背景而造成的理解困难。

  很多家长由于缺乏这些教育常识,往往发现孩子作文能力不佳就到社会上寻找作文辅导班来帮助。大多辅导班只追求短期效应,教给孩子一些糊弄老师的方法。糊弄老师,实际上就是糊弄自己。

  正确的做法是,孩子的作文写不好,不要着急。相信孩子仍处于沉默期。与此同时,让孩子加大阅读量,听读量(听读就是听广播,评书,故事,小说,广义上也包括看语言类的电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兴趣。

  卡通片虽然也让孩子感兴趣。不过要看是不是有丰富语言与故事的。如果多是动作与打斗,对语言能力的提升意义不大。

  玩电子游戏,则更多是刺激孩子的原始能力脑区:如攻击与防御,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提升不大。甚至有种说法,过于沉迷游戏会造成认知能力的下降(也就是智商降低)。

  现在孩子写作文越来越早。应该说,多练笔不是什么坏事。起码可以巩固现有的成果,也可以帮助家长评价目前孩子所处的水平。

  但是,不要以多写作来代替阅读。更不要因为孩子写作文不好而加大写作量,这样做是不会提升作文水平的,只能原地踏步。

  写作练习要适度,输入量要加大。

  而且,孩子写作的每篇作文都要存档。让孩子形成作品意识,系统意识,创作意识。这种归档的方法,甚至打印成册的做法,能够帮孩子树立一种成就感。因为家长重视他的劳动成果。不仅仅孩子,成人也是如此,比如大家给我投票后,我的写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因为感到自己的努力受到了重视。

  在国外,写作文还承载着一些“学术”功能。比如实验报告,讨论提纲,调查报告,小论文等等。这个过程,其实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素材搜集能力。有时候,这个搜集材料的过程比作文的结果更加锻炼人。

  我的沉默期比较久,一直到小学四年级开始才写了一些小日记。一共坚持了一周,水平还不如现在许多一年级的孩子。但是到了五年级,仅仅一年时间,水平就开始爆发。到了六年级得了市级作文竞赛的一等奖。

  这个沉默期里,我一直没有停止过有兴趣的阅读。因为是自主阅读,我都是真读,真读就是读或者收听那些自己真正能懂的东西,而假读,有时候是糊弄老师和家长,装模作样的读。我看到一些家长时不时扔给孩子世界文学名著来读就觉得担心。比如《好老师不如好妈妈》这本书中提到,不许孩子读缩微的世界名著,只能读那些原版名著。

  这种做法很可能是违背可理解性输入这个原则的。这种阅读往往是一种假读。世界文学名著,因为翻译的时候是用比较欧化的语言,阅读起来,语感上就很吃力。而且文学名著可不是故事书,人物众多,含义深刻,看《战争与和平》这样的书,光人物关系就能把人搞晕。

  所以,阅读要真读,要理解阅读的真谛,要理解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真正联系。要真正做到可理解性输入。我大量的听各种广播节目。那个时候家里也没电视,广播是很好的伙伴。然后,阅读量很大。少年百科丛书出一本我就买一本,中国历史故事,中国革命历史故事,自然地理入门,成语故事,来自西方的故事,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以及一些优秀作文选,对这类书爱不释手。后来对于历史故事饥渴到要拿来初中教材阅读。

  每个人最终都能学会说话,大多数人都能学会游泳,骑自行车,作文能力实际上不是一种多么高深的能力。原则上,只要坚持可理解性输入,大部分人都能写好作文,有一个比较好的文笔。

  至于中学时写的说服性文字,如议论文,则需要专门的思维训练,那就是另外一套学习方法了。但是无疑,小学时打下的文字基础,会对议论文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儿童时期的真读(有效阅读,可理解性阅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一时期可以为一生奠定基础。我在高中时候学习历史,地理非常省力,因为小学时候的基础这个时候竟然还起作用。我小学时候奠定的写作基础,让我在高一,高二分别获得全市作文竞赛一、三等奖。这种成功让我萌发了成为一名作家的理想,并在此激励下,考入北大中文系。就我而言,一生的发展路线图,在小学时便已经奠定了。

  其实想一想也不奇怪,小学六年,中学六年,一样长的时间,可中学有那么多学科,那么多习题,往往疲于奔命,哪里还有什么时间让我们去凭着兴趣真读?所以,小学时候这宝贵的阅读时光错过了,到了中学就比较难以弥补了。

本文来源:http://www.easeways.cn/qishiwenshu/267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