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撰写前收集资料是]哲学论文撰写

更新时间:2021-02-05 来源:社会实践 点击:

【www.easeways.cn--社会实践】

  哲学论文是针对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哦,下面请参考吧!

  马克思个性理论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

  马克思个性理论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呈现出鲜明的特征:现实性、主体性、实践性,对于当今社会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个性理论为指导,即以现实为基础、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个性理论;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是祖国的宝贵资源。

  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马克思个性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一理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个性理论的内涵

  从博士论文开始,马克思对于人的个性理论就开始了不懈地探索。

  之后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等这些著作展现了马克思个性理论的形成、发展与成熟。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56并且指出,“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着‘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

  [1]81但是人类却与周围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发生着联系。

  因此,人的个性不是抽象的、孤立的、想象中的人的个性,而是真实存在于现实中的每一个单独个体的个性。

  其次,马克思认为:“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2]3说明人的个性在现实关系中居于主体地位,是能动的现实主体。

  另外,马克思在谈到人的个性时,还认为“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说来才成为人。

  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本质的统一。

  [3]122也就是人的个性要想真正的得以彰显与发展,一定要参与社会交往实践,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实现。

  2马克思个性理论的基本特征

  2.1现实性

  马克思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些社会形态中来探讨人的个性。

  他认为在这些社会形态中存在着人对人的依附关系、人对物的依附关系,束缚着人的个性发展。

  根据这些社会形态的不断发展变化,提出人的个性应该在社会形态不断变化发展中逐步摆脱各种依附关系,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因此,马克思哲学中人的个性理论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他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56马克思把人的个性放置于现实中,是在现实社会形态不断变化发展中以及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来探讨人的个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发展性。

  人的个性是从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发展范畴之内的。

  另外,马克思还从人的现实劳动实践出发,认为在现实实践中人的个性逐步摆脱人对人、人对物的依赖,在此基础上进行物质生产。

  2.2主体性

  马克思认为人的个性要在在现实实践交往中得以彰显,人是世界的主体,要树立人的个性的主体地位。

  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的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

  [4]52“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4]51在这样的现实实践中,人的个性非但没有彰显,反而受到了束缚和限制。

  人的个性实践活动没有得到肯定和尊重,没有使个体得到发展,人的个性主体地位更无从谈起。

  马克思认为旧式分工制约了人的个性发展,所以“要消除关系对个人的独立化,个性对偶然性的屈从,个人的私人关系对共同的阶级关系的屈从等等,归根到底都要取决于旧式分工的消灭。

  [5]20他认为通过消除旧式分工,在普遍交往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活动,可以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展现和发挥,从而确立其主体地位。

  2.3实践性

  马克思谈到“抽象的个别性是脱离定在的自由,而不是在定在中的自由。

  它不能在定在之光中发亮。

  [3]122他认为人的个性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是在“定在”中的。

  并且他认为每个人的社会实践范畴就是其定在。

  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说来才成为人。

  [3]216其他的哲学家比如伊壁鸠鲁过分强调个性,他的“定在”表现为直线,束缚人的自由和发展,成了抽象的个性。

  马克思主张“定在的自由”,在现实社会实践中使主体超越客观世界,实现人的个性自由发展。

  因此,只有在普遍的交往过程中“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

  [1]89也就是每个人只有通过现实的实践活动,个性才能得以彰显和发展。

  3马克思个性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个性理论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具有现实性、主体性、实践性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此为指导,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1以现实为基础

  马克思指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

  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

  [1]73在马克思个性理论现实性特征的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现实为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是现实的人,是现实世界中有血有肉、有丰富思想的人,是处在现实复杂关系中的人。

  首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注大学生的现实环境。

  从大学生的现实环境出发,不仅是课堂环境,更要关注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大学生的关注点、期望、要求等等,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途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媒体迅猛发展,大学生密切接触新媒体后,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环境变得更为复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把握当今新媒体功能多样化、信息渗透性、技术变革快速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

  及时关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的活动状态、关注点、疑惑与问题等等。

  只有从现实出发,把握现实发展的动态,从现实环境而不是从抽象主观的角度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这样就更具有针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进课堂,还要进学生生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以现实为基础,也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放置于整个高校教育体系现实环境中。

  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其他教育孤立开来,应该与智、体、美整个教育体系联系起来、协同发展。

  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出现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完全只寄托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他课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毫无关系这样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整个教育体系联系起来,比如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起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再是孤立的课程,从而为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提高提供帮助。

  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整个社会现实环境的支持,比如要建立社团、家庭、社区、政府多维度的一个社会现实环境支持系统。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3.2以大学生为主体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

  [4]84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的个性应该具有主体性特点。

  因此,高校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肯定大学生个性的主体地位。

  如果只是一味地强制性灌输,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

  马克思曾形象地指出:“任何一个存在物只有当它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时候,才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而且只有当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时候,它才是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

  靠别人恩典为生的人,把自己看成一个从属的存在物。

  [4]91如果大学生缺乏独立的主体地位与意识,那么他们的个性是无法得到彰显与发展的,更加谈不上实践性与创新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大学生个性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比如QQ、微信、微博等,与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通过线上线下多维空间的交流,了解大学生的真实生活及学习状况。

  特别是现在“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见多识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观点,选择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避免产生抵触心理。

  也要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不同专业背景,要提供促进学生专业能力提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同时,也要正确认识每一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

  根据每一个大学生个性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规划。

  通过更具个性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设计,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从而确立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主体地位。

  3.3以实践为导向

  马克思认为:“抽象的个别性是脱离定在的自由,而不是在定在中的自由。

  它不能在定在之光中发亮。

  [3]122人的个性的发展必须要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体现。

  有些学生试卷考试可以得高分,但是现实实践却只能得低分。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实践为导向,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通过现实社会实践积极发展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素质,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

  3.3.1高校校内的实践活动

  在高校校内,可以开展班级演讲比赛。

  对于大一新生来讲,可以以“从中学到大学,我的变化与感悟”为题,进行演讲比赛。

  通过演讲比赛的准备、讲述过程,使大学生发现中学与大学的不同之处,也可以使大学生深入思索到底怎样适应大学新生活。

  还可以在高校校园内进行“道德与法律”的知识竞赛。

  大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了解道德的发展过程、中国传统道德的内容、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的起源与内涵、依法治国的意义等等。

  这样的效果比课堂上老师单一的讲授要好得多。

  对于大四的同学,可以设置模拟招聘会情境模式。

  让几位同学扮演招聘人员,另外几名扮演应聘人员。

  通过这样的的情境设置,使大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这样的情境中体会到去应聘应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哪些专业素质,如何在以后的学习中提升自己,也能为以后参加真正的招聘会做好充分准备。

  3.3.2高校校外的实践活动

  在高校校外,可以进行社会调查。

  根据大学生的关注点并且联系现实热点,展开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比如可以开展“‘美丽中国’环境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社会调查、“关于网络购物状况”的社会调查等等。

  大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设置调查问卷、接触社会、接触不同的人群、总结观点、分析数据,最后结合自己观点写出调查报告

  这样的过程也是大学生认识社会、接收信息、展开思索、形成结论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参观考察实践教育基地。

  比如参观历史博物馆、红色革命根据地、科技展览馆,也可以参观企业工厂、农村基层等等。

  通过实地考察,使大学生对国家历史、中国革命奋斗历程、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农村的发展现状、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发展现状等等有感性的认识。

  通过高校校外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小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践行,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

  马克思个性理论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价值。

  以马克思个性理论为指导,即以现实为基础、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本文来源:http://www.easeways.cn/shiyongwenshu/302245/

为您推荐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文350锦集四篇

实践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shíjiàn。具体意思为:1、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文350锦集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17 18:45:35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文350字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文350字左右  

大学生红色社会实践报告【汇编六篇】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红色社会实践报告【汇编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17 18:45:32   大学生红色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大学生红色社会实践报告题目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汇总八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汇总八篇,欢迎品鉴!

2024-04-17 18:45:28   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题目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家乡变化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锦集五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变化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16 13:14:21   大学生谈家乡变化3000字  

社区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锦集6篇)

实践有着诸多的含义,经典的观点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区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锦集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16 13:14:15   社区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