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设计|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

更新时间:2019-12-02 来源:自我鉴定 点击:

【www.easeways.cn--自我鉴定】

  本教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集合的含义,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理解掌握子集的概念;那么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

  一 单元说明

  1.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次结构性改革,它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给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气息。正因为其新,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特点和价值可能还不能立刻被广大的师生了解和接受,在实践中可能还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就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在理论和操作上作更多的探讨。

  ⑴ 设置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意义

  ① 改变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以单纯地接受教师或课本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② 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为学生获得知识,提高素养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机会。

  ③ 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会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④ 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直接体会语文乐趣和借助语文工具进行探索研究的体验,学会分享和合作。

  ⑤ 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⑵ 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主要特点

  ①开放性和灵活性

  综合活动中的语文学习不再是在特定的知识载体下进行的单向学习,它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学习过程的目标、内容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可能会不断出现,新的主题也会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会不断加深。语文学习的形态不再是固定的、物化的、静态的阅读文本的学习,而是师生在共同创设的一个个语文“事件”中不断体验、不断探索的生命历程。

  ②自主性和合作性

  综合语文学习活动将学习者置于课程的中心,并将个体意识的提升作为追求的目标,充分确立学习个体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活动尊重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体验、感受,重视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教学活动是师生精神交流和意义创生为目的的人的生活,在语文综合活动中没有“知识的权威”和学习的“无知者”,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学习、协调、沟通与合作的结果。

  ⑶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21世纪的社会是人类最大限度地运用其得天独厚的智慧、发挥人类独特具有的自由创造的能力、提升人生命质量和价值的社会。有学者认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应是对人自身的发现,而不是宇宙探险或别的。如果我们能成功地发现自己,那么世界上很多不幸就不会存在了。要使青少年正确地认识世界,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在学校中,都应首先使他们认识自己。

  中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随着社会化活动的增多,他们个体的自我意识会在这个时期得到迅速的发展。他们会从对自己的机体状态的认识和对自己活动状态的认识,逐渐发展到对自己思维、情感等更高级的认识。这时候,他们非常关注自己,非常想了解自己。他们关心自己的外貌,关注自己的行为、品质和人格。他们很想知道别人怎么看自己,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价值等等。高中生的这种渴望理解、渴望完善自己的愿望正是实施人文性浓厚的语文教育的契机。

  “认识自我”是人提高生命意义和生活质量的一种必需的过程。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积累认识自我的知识和不断地提高认识自我的水平。有了认识自我的基本本领,也就有了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的基础。认识自我的过程,就是认识“人”的过程。一个人越是了解自己,越能明了自己的知识、能力、天赋的潜能,也就越能理解他人,从而获得友谊和真爱。深入认识自我的过程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开发的过程。人生少不了困难、挫折和磨难,有丰富自我认识的人,可以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位置和做出相应的选择,可以更好地驾驭人生,避免人生历程中的庸碌和空洞,使生活踏实、惬意、有作为。

  语文学习,有着非常丰富的认识自我的学习资源,它们有待学生自己开发和利用。认识自我是连续不断的过程,本册教科书希望从高中第一个单元学习开始,能引领学生走进这永无止境的人生课题,感受认识自我、展现自我、丰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生命意义。

  本单元的语文学习有别于传统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本单元是通过“认识自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特有的认识自我的自然兴趣,增加他们认识自我的能力和水平,让他们对自己提出更深刻、全面、高远的要求,使他们终身受益。本单元的学习倡导亲身体验,通过反思、比较、阅读、表达等一系列的活动,探索学生自己的心路历程。这是一种体验性的目标,它反映了学生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回归到生活的根源,找到自我,有助于学生深化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在学习中,重点关注的不是学生对人生、对自我探究的结果,而是他们如何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和真实的内心世界的过程。本单元的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多种的途径获取认识自我的知识和提高相应的语文素养。本单元的活动,有强烈的语文实践取向,在活动中学生必须运用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扩展阅读视野、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在阅读、倾听、表达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对事物各自的理解,欣赏自己、欣赏他人,具备宽容的态度和关爱的品质。在探究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要学会寻找适当的语文学习方式,形成尊重生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在探问、考察、审视、反思的活动中,体会语言的丰富多姿、承担起解决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现实社会问题的责任和使命。

  2.单元内容与结构

  本单元由三个基本的部分组成,一是活动指引,二是参考阅读,三是点击链接。活动指引包括反省与阅读,借鉴与寻找,交流与表达,整理与评价四个基本环节,是开展活动学习的基本范例。参考阅读选取了三篇阅读文章,第一篇是朱光潜先生的《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第二篇是毕淑敏的《我很重要》,第三篇是王海桐的《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人生独特的体验。这三篇文章的阅读与鉴赏可以在开展“反省与阅读”的活动环节中使用,它们只是起到“参考”阅读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也完全可以根据实际选用,或者自行挑选其它更合适的文章来进行阅读。每篇参考阅读的后面都有两道思考探究题,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时采用,或者作为活动讨论的话题使用。点击链接是为学生开展活动而准备的相关知识。在活动指引“交流与表达”环节里,有写自述散文和开展演讲的活动的要求,如果学生不了解自述散文的具体要求,可以参考《讲述自己的故事》。在开展“认识自我,叩问青春”演讲活动中,如果想了解演讲的基本知识,可以参考《演讲的艺术》,汉姆生的《向生命中一切的青春举杯》对学生准备演讲有一定的帮助。

  3.单元教学建议

  根据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自主性和协同性的特点,教材提供的只是活动开展的一个基本范式,师生完全可以在教材描述的框架内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单元活动的内容安排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师生可根据学习实际,选择需要的内容自主安排。

  本单元的学时是8课时,两周完成。学时可以直接安排在连续的两周内完成,也可以分段完成,如安排在模块学习的第一周和模块学习结束前的一周。

  二 活动指引

  1.活动实施建议

  “活动指引“是本单元活动的基本范例,“指引”只是一个参考,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采用。活动指引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反省与阅读,二是借鉴与寻找,三是交流与表达,四是整理与评价。各部分的内容只是一个例子,学习中可以增删调补或重新设计与开发。

  反省与阅读 反省是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方式。认识自我的目的是开发自我,使自己得到更大的发展。参照对比也是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别人的文章,参照别人如何省察内心,如何把握人生的方式,这对提高高中生的自我认识水平,掌握认识自我的基本知识是十分有意义的。教科书提供的两幅漫画和一首歌词,是作为引起学生“自我反省”的例子出现的。《决心》是著名画家华君武的漫画,《不合作》是毛铭三的漫画,《童年》是罗大佑的校园歌曲。三个例子分别从“意志力”、“合作精神”、“隐秘世界”三个方面拉开“认识自我”的序幕。这三个例子既是语文学习的资源,又是引起学生体验内心感受,反省自我行为的一个话题。在教学中,师生既可以只使用教材提供的这三个例子,也可以直接从参考阅读和参考阅读中的“思考?探索”中寻找“例子”与“话题”。除此以外,师生还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共同开发出更多的“例子”和符合班级实际的“话题”。

  在活动中要着力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提倡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借鉴与寻找 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参照对比中认识自己。高中生渴望别人理解自己,对别人的内心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感。他们常常喜欢抒发内心情感和反省心理品质的文章,尤其喜欢与作品中某一人物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比附,常有“自己很像某某人”的感觉。借鉴与寻找设计了两个活动系列,一是通过与他人对话,学习与掌握认识自我的基本方法,在日常的生活中生成不断了解自己,改造自己的实践行为。二是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搜集别人是如何认识自己的有关资料,这有利于高中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在阅读中找寻到自己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无论是身边同学好的学习经验,还是在阅读中获得的有价值的体验,高中生总是愿意马上学习和实践,他们会在一次次的参照对比中,反复自问:“我怎么没想到?我怎么没做到?我怎样才能做好?”从而在思想上、行为上、品质上认识自己。

  在活动中要体现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语文学习资源的丰富性,活动中的两个系列建议都要进行,可以有所侧重。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过程,关注学生围绕主题所选择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能否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交流、阅读中的问题。

  表达与交流 表达交流来自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学生通过反省与阅读、借鉴与寻找活动,对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等都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受,就会产生更强烈的与人交流的愿望。本环节设计了交流、写作、演讲三个内容,“交流”包括把个人的感受、阅读的心得、收集到的资料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中认识自我的能力。交流既是确立自我意识的过程立,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共处的过程。认识自我有许多是大家可以共同交流的东西,也有属个人独特的、隐蔽的感知和情感体验,不需要一一公开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挑选共同感兴趣的交际内容,在活动中体会交际表达,倾听吸纳等语言素养和文明态度。“写作”要求完成一篇1000字左右的自述散文。高中阶段的学生有通过文字强化和完善自己认识的愿望和基本能力,自述散文记录自己的言行、思想、感情、品质等内容,比较好地适合了高中生认识自我、表达自我的心理需求。自述散文的写作是强化和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成长、成熟过程的浓缩,更是人格健全和生命提升的过程。“演讲”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交流活动,这一活动要求学生能在讲台这一特殊的交际场合中,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在这一活动中要重视语言能力的训练,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与书面表达相比,口语表达更侧重于表达与思维的尽可能同步和一致,更注重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讲话态度。

  整理与评价 成长其实是人的亮点和优势不断扩大的过程。人做出成就、贡献的过程是人的特长、潜能发挥的过程。认识自我的目的是开发自己,使自我的潜能充分发挥,使自我得到更好的发展。整理在活动过程中自己搜集的资料和活动成果,会促使学生学会赏识自己,赏识自己的美好内心和兴趣特长,赏识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品质的增长过程,赏识自己在活动中特有的思路和才能等等。通过整理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作品的展示能使学生能更全面、更科学地认识自己。

  对这一单元的语文学习评价,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体验,要旗帜鲜明地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听取学生在活动中对自己所做出的各种价值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达成师生间的一些共识。

  2.开展活动的注意事项

  ⑴不能离开“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课程目标,将语文学习活动简单处理为政治思想品德课或心理辅导课。

  ⑵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能有选择地进行阅读的学习习惯,在阅读中要注意与文本对话。既提倡独立学习,又提倡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体察自我,在广泛的语文运用中,进一步了解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长处、弱点和倾向。进而学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进行重点发展。

  ⑷在活动中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应学会如何尊重别人的意见或成果,养成不要轻率地否定他人的严谨作风,培养自信、理解、包容的健康心态。

  ⑸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鼓励特长和兴趣,鼓励自主写作,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⑹在活动中努力体现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地学习环境。

  三 参考阅读

  1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1.课文解读

  ⑴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三十年代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我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⑵基本解读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朱光潜一篇谈意志力问题的文章。朱先生借用物理学上抵抗力(阻力)与动力的原理,把人的意志力比喻为动力,人的动力——意志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的,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这是人与物的一个最大的区别点。人的意志力越强,人越敢于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就越能克服各种的困难,就越能取得成功。

  文章首先从自己写作诗词的切身体会谈起,从自己的失败教训中说明贪懒取巧是不会有大成就的,然后用物理学原理作比喻,生动形象地把人的意志力与人生的各种引诱结合一起进行分析,从日常的小事情中领悟出意志力对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作用。通过孔子和长沮、桀溺的事例作对比,说明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他们能*坚强的意志力去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难题。作者认为在人生的路途上,随时随地都会有超最低的抗力的和朝最大的抵抗力走这两条路径摆在人们的面前,供人们各自采择。走不同的路,会有不同的结果。个人是这样,社会是这样,民族也是这样。只有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才能取得胜利。

  有一段时间,我学过做诗填词。往往一时兴到,我信笔直书,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成了自己读读看,觉得很高兴,自以为还写得不坏,后来我把这些习作拿给一位精于诗词的朋友看,请他批评,他仔细看了一遍后,很坦白地告诉我说:“你的诗词未尝不能做,只是你现在所做的还要不得。”我就问他:“毛病在那里呢?”他说:“你的诗词都来得太容易,你没有下过力,你欢喜取巧,显小聪明。”听了这话,我捏了一把冷汗,起初还有些不服,后来对于前人作品多费过一点心思,才恍然大悟,那位朋友批评我的话真是一语破的。我的毛病确是在没有下过力。我过于相信自然流露,没有知道第一次浮上心头的意思往往不是最好的意思,第一次浮上心头的词句也往往不是最好的词句。意境要经过洗炼,表现意境的词句也要经过推敲,才能脱去渣滓,达到精妙境界。洗炼推敲要吃苦费力,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朱光潜先生对中国古典诗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诗论》是我国文艺美学的典范作品。他在《诗论》里用西方的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这样的一位大学者,他的学问也是通过刻苦学习、精益求精得来的。他从自己练习作诗填词的经历中悟到“第一次的词句往往不是最好的词句”,由此否定了自己先前“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草率做法,坚信要达到诗歌精妙境界非下苦力不可,要克服取巧的毛病,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才能获取成功。文艺创作是这样,生活中的做事也是这样。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朱先生的自我反省力,他正是在不断的自我剖析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

  不过人和一般物质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一般物质的动都是被动,使它动的动力是外来的;人的动有时可以是主动,使他动的意志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的。在物的方面,动不能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在人的方面,意志力可以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所以物质永远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而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物的动必终为抵抗力所阻止,而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

  从这段话不难看出,人要取得成功,首先要解决动力的问题。朱先生借用物理学的原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物的“动”和人的“动”是有区别的。物的“动”有两个特点:一是其力是外部增加、是被动产生,二是其力“不能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所以物“永远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人的“动”也有两个特点:一是其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是从内部产生;二是其力能“随抵抗力之增大而增加”。所以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朱光潜先生十分重视意志力的作用,十分重视人要不断地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意义,认为这正体现了人的生命价值。

  中国古代有两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儒家和道家。儒家倡导积极入世,道家提倡消极避世。朱光潜先生十分赞赏儒家的思想,本文中引用了《论语》长沮桀溺章,见出了孔子关于变革社会的入世思想与行为。长沮、桀溺这两位隐士,在朱光潜先生的眼中是不值得称道的,他们的行为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而照儒家看来,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生活的时代虽然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但他与自己的弟子们不辞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奋斗,在他身上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精神。 朱光潜先生很欣赏孔子的人格,认为孔子是伟大的人,他是*自己的意志力和责任心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是具有“最高生命的特征”的人!

  朱光潜先生认为缺乏意志力,缺乏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勇气和毅力,假如是人,便会走向堕落;假如是社会,便会走向腐败。他说:

  我曾穷究目前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源,以为一切都由于懒。懒,所以苟且因循敷衍,做事不认真;懒,所以贪小便宜,以不正当的方法解决个人的生计;懒,所以随俗浮沉,一味圆滑,不敢为正义公道奋斗;懒,所以遇引诱即堕落,个人生活无纪律,社会生活无秩序。知识阶级懒,所以文化学术无进展;官吏懒,所以政治不上轨道;一般人都懒,所以整个社会都“吊儿郎当”暮气沉沉。懒是百恶之源,也就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如果要改造中国社会,第一件心理的破坏工作是除懒,第一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奋斗精神。

  朱先生这段极沉痛而极分明的话,针对的是20世纪3、40年代的现实。其包涵的哲理至今仍然有启发意义。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如果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就会孳生种种的“懒”。朱光潜先生从个人与社会两个层面指出了“懒”的恶果,提出如果要改造中国的社会,首先要除懒,要有奋斗的精神。

  朱光潜先生的一生都是在奋斗中前进的,都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他非常重视自我反省,敢于自我否定,善于自我坚持。例如,在20世纪5、60年代的美学大批判中,他既勇于解剖自己,批判了自己原有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又对自己认为正确的一些思想进行了学理上的辩护。作为一位成就斐然的名教授,他的这一行为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在这以后,他仍不断地批判自己,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问题,为我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堪称学者的楷模。 朱光潜先生还信奉一条著名的“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他说“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2.习题解说

  ⑴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整体把握文意,理解课文最基本的内容是本思考题设计的主要目的。

  题目的问题均沿作者的思路展开,三个问题对应文章的三个基本点:作者从自己学作诗填词的失败中体会到人应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是敢于面对一切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力,去战胜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自身的惰性)。为什么人应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这是因为人在面临困难的时候,总免不了有惰性,只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⑵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主要是为提倡学生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而设计的一道探索题。在答题和讨论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有理有据的思维习惯。

  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完全可以采取与作者不同的思路,关键是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而就本题涉及的问题来看,文中的答案无疑对人生更有意义。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如果人不能超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就会丧失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能力,个体的生命和整个社会就会进入退化不进的状态。

  3. 相关资料

  1.《论语》长沮、桀溺章

  长沮、桀溺(1)耦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

  (1) 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 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 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

  (4) 执舆:即执辔。

  (5) 之:与。

  (6) 辟:同“避”。

  (7) 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8) 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

  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2.浅谈意志力的培养

  为人父母者,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又有哪个孩子不想成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的,古今中外,只要成就事业的人,都具有相同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力。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行动,进而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

  人的意志力是有差异的,意志坚强的人,可以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奋发图强,意志薄弱的人,往往碰到困难就畏缩不前,最后一事无成。

  相传,李白幼年时碰见一位老大娘在磨一根铁杆,说要把它磨成针,李白很受感动,于是改变了中途辍学的念头,并像这位老大娘要把铁杵磨成针那样地下苦功,终于成为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这个故事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来源,它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恒心”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意志力。

  培养意志力,首先确定远大的志向。有了远大的志向,才会有正确的行动方向,在学习工作中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向。

  第二,要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情感。积极乐观的情绪能促进人的意志活动,增强人的体力、精力,激励人去克服困难。

  第三,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活动,培养自制力,约束自己的言行,努力克服妨碍实现预定目的的恐惧、懒惰、冲动等行为。

  第四,锻炼意志应从小事入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强的意志是在日常坚持不懈的锻炼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高尔基说得好:“哪怕是对自己一点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坚强起来。

  第五,锻炼意志应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养成的,须长期不懈的努力,尤其在遇到困难时,要之难而进,坚持到底,才能获得成功。 (朱光潜)(出处呢?)

  3.我的老师朱光潜闲谈记事

  朱光潜老师84岁时曾说过:“我一直是写通俗文章和读者道家常谈心来的。”读过这位名教授百万言译著的人,无不感到他的文章,即便是阐述艰深费解的美学问题和哲学问题,也都是以极其晓畅通俗的笔调在和读者谈心。接触过他的人,也同样感到,在生活中,他十分喜爱和朋友、学生谈心。他的这种亲切随和的谈心,汩汩地流出了他露珠似的深邃的思想和为人为文的品格。可惜,他的这种闲谈,其中许多并未形诸文字,真是一种稍纵即逝的闲谈。

  50年代末,我在燕园生活了四五年,还没有机会与先生说过一句话,别说交谈、谈心了。50年代中期,北大一度学术空气活跃,记得当时全校开过两门热闹一时的擂台课,一门是《红楼梦》,吴组缃先生和何其芳先生分别讲授;另一门是《美学》,由朱光潜先生和蔡仪先生分别讲授。那年我上大二,年轻好学,这些名教授的课,对我极有吸引力,堂堂不落。课间休息忙从这个教室转战到那个教室,连上厕所也来不及。朱先生是一位清瘦的弱老头,操着一口安徽桐城口音,说话缓慢,常瞪着一双大眼,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学大师。朱先生最初留给我的就是这使人容易接受的略带某种神秘感的印象。当时美学界正在热烈论争美是什么?是主观?客观?……朱先生是论争的重要一方。他的观点有人不同意,甚至遭到批评。讲授同一课题的老师在讲课时,就时不时点名批评他。朱先生讲课态度从容,好像激烈的课堂内外的争论与他很远。他谈笑风生,只管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中国引经据典地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讲得条理清晰,知识性强,每次听课的除本校的,还有外校和研究单位的人员,不下五六百人。下课以后,人群渐渐流散,只见他提着一个草包,里面总有那个小热水瓶和水杯,精神抖擞地沿着未名湖边水泥小径走去。几次我在路上等他,想向他请教听课时积存的一些疑问,可当时缺乏这种胆量。60年代初,他仍在西方语言文学系任教,特为美学教研室和文艺理论教研室的教师和研究生讲授西方美学史。我们及时拿到了讲义,后来这些讲义也成为高校教材正式出版了。也许因为听课的人只有一二十位,房间也变小了,或许也因为我们这些学生年龄增大了,在朱先生的眼中我们算得上是大学生了,他讲课时常停下来,用眼神向我们发问。逼得我在每次听课前必须认真预习,听课时全神贯注,以防他的突然提问。后来渐渐熟了,他主动约我们去他家辅导,要我们将问题先写好,头两天送去,一般是下午3时约我们去他的寓所。那时他还住在燕东园,星散在花园里的一座座小洋楼似乎是一个个寂静筒,静谧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我们悄声地上了二楼,只见朱先生已在伏案工作。桌面上摊开了大大小小长短不一的西文书,桌旁小书架上堆放了积木似的外文辞典。他听见我们的脚步声近了才放下笔,抬起头来看我们。他辅导的语调仍然是随和的,但我并没有太感到他的亲切,只顾低着头,迅速一字一字一句一句记。我们提多少问题,他答多少,有的答得详细,有的巧妙地绕开。他事先没有写成文字,连一页简单的提纲都没有。他说得有条不紊,记下来就是一段段干净的文字。每次走回校园,晚饭都快收摊了,一碗白菜汤,两个馒头,内心也感到充实。晚上就着微弱昏暗的灯光再细读他的谈话记录。他谈的问题,往往两三句,只点题,思索的柴扉就顿开了。

  我曾以为永远听不到他的讲课了,听不到他的谈话了。10年内乱期间不断听到有关他受难的消息。其实,这二三十年他就是在长久的逆境中熬过来的,遭难对他来说是正常的待遇,他的许多译著,比如翻译黑格尔《美学》三卷四册,这一卓越贡献,国内其他学者难以替代的贡献,就是在他多次挨整、心绪不佳的情况下意志顽强地完成的。如果说,中国几亿人,在这场10年浩劫中,几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有不可弥补的损失,对于我来说,一个难说很大但实在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就是我研究生期间记录杨晦老师、朱光潜老师辅导谈话的一册厚厚的笔记本被北大专案组作为“罪证”拿走丢失了。好在我的大脑活动正常,我常常在心里亲切地回想起朱先生当年所说的一切。

  1980年,由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使我和朱先生有了较多的接触。这种接触比听他的课、听他的辅导,师生之间的交谈更为亲切、透彻。作为一位老师,他的说话语气再随和,在课堂上,在辅导时,总还带有某种严肃性。20年前我们在他的书房里听他两三小时的谈话,他连一杯茶水也不会想起喝,当然也不会想起问他的学生是否口渴。现在,当我在客厅沙发上刚坐下,他就会微笑着问我:“喝点酒消消疲劳吧?中国白酒、外国白兰地、威士忌都有,一起喝点!”我们的谈话就常常这样开始,就这样进行,就这样结束。他喝了一辈子的酒,酒与他形影不离。他常开玩笑说:“酒是我一生最长久的伴侣,一天也离不开它。”我常觉得他写字时那颤抖的手是为酒的神魔所驱使。酒菜很简单,常是一碟水煮的五香花生米,他说:“你什么时候见我不提喝酒,也就快回老家了。”在他逝世前,有一段时间医生禁止他抽烟、喝酒。我问他想不想酒,他坐在沙发上闭上眼睛摇摇头。去年冬天我见他又含上烟斗了,我问他想不想喝酒,他睁大眼睛说:“春天吧,不是和叶圣老早约好了吗?”

  我记得我1980年再一次见到他,并不是在他的客厅里,朱师母说朱先生刚去校园散步了。我按照他惯走的路线在临湖轩那条竹丛摇曳的小路上追上了他。朱先生几十年来,养成了散步的习惯,清晨和下午,一天两次,风雨无阻,先是散步,后来增加打太极拳。我叫他:“朱老师!”他从遥远的想象中回转头来,定了定神,突然高兴地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来了?”

  夕阳将周围涂上了一片金黄。我告诉他昨天就想来。他说:“安徽人民出版社要我出一本书,家乡出版社不好推却,但我现在手头上正在翻译《新科学》,一时又写不出什么,只好炒冷饭,答应编一本有关文学和美学欣赏的短文章选本,这类文章我写过不少,有些收过集子,有些还散见在报刊上。也许这本书,青年人会爱读的。前几天出版社来人谈妥此事,我想请你帮忙,替我编选一下。”我说:“您别分神,这事我能干,就怕做不好。”他说:“相信你能做好,有些具体想法再和你细谈。走,回家去。”在路上,他仔细问我的生活起居,当听说我晚上常失眠,吃,他批评说,文人的生活一定要有规律,早睡早起,千万别养成开夜车的习惯,下半夜写作很伤神。他说写作主要是能做到每天坚持,哪怕一天写一千字,几百字,一年下来几十万字,就很可观了,一辈子至少留下几百万字,也就对得起历史了。他说起北大好几位教授不注意身体,50岁一过就写不了东西,开不了课。这很可惜。他说,写作最怕养成一种惰性,有些人开笔展露了才华,后来懒了,笔头疏了,眼高手低,越来越写不出。脑子这东西越用越活,笔头也是越写越灵,这是他几十年的一点体会。50年前他写谈美12封信,很顺手,一气呵成,自己也满意。最近写《谈美书简》,问题思考得可能要成熟些,但文章的气势远不如以前了。这二三十年他很少写这种轻松活泼的文章。他开玩笑地说,写轻松活泼的文章,作者自己的心情也要轻松愉快呵。在希腊、在罗马和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政治和学术空气自由,所以才涌现出了那么多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文学家,文体也锋利,自如活泼。他的这番谈话使我想起,1978年《文艺报》复刊时,我曾写信给朱先生,请他对复刊后的《文艺报》提点希望,他在二三百字的复信中,主要谈了评论、理论要真正做到百家争鸣,以理服人,平等讨论,不要轻率做结论。他说:“学术繁荣必须要有这种生动活泼、心情舒畅的局面。”

  我谛听朱先生的多次谈话,强烈地感到他的真知灼见是在极其坦率的形式下流露出来的。他把他写的一份《自传》的原稿给我看。这是一本作家小传的编者请他写的。我一边看,他顺手点起了烟斗。他备了好几个烟斗,楼上书房,楼下客厅里随处放着,他想抽烟就能顺手摸到。朱先生平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而多备烟斗这个细节,却反映了他洒脱马虎之中也有精细之处。他想抽烟,就能摸到烟斗,比他随身带烟斗,或上下楼去取烟斗要节省时间。

  我看完《自传》没有说话,他先说了:“这篇如你觉得可以就收进《艺文杂谈》里,让读者了解我。”这是一篇真实的自传,我觉得原稿中有些自我批评的谦辞过了,便建议有几处要加以删改。他想了一会,勉强同意,“不过,”他说,“我这人一生值得批判的地方太多,学术上的观点也常引起争论和批评,有些批评确实给了我帮助。一个人的缺点是客观存在,自己不说,生前别人客气,死后还是要被人说的。自传就要如实地写。”时下人们写回忆录,写悼念文章,写自传成风,我阅读到的溢美的多,像朱先生这样恳切地暴露自己弱点的实在鲜见。我钦佩他正直的为人,难怪冰心听到他逝世消息时脱口说出他是位真正的学者。最近作家出版社约我编《十年(1976~1986)散文选》,我特意选了朱先生这篇《自传》。读着他这篇优美的散文,我看到了,也愿意更多的朋友看到他瘦小身躯里鼓荡着的宽阔的胸怀。

  在我的记忆里,朱先生的闲谈从来是温和的,缓慢的,有停顿的。但有一次,说到争鸣的态度时,他先平静地说到批评需要有平等的态度,不是人为的语气上的所谓平等,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在需要争论的地方开展正常的讨论。说着说着,他突然有点激动地谈起自己的一篇文章被争鸣的例子。他有篇文章发表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关系论述的一些理解。他说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为了引起更多人的研究,他期待有认真的不同意他的观点的文章发表。他说后来读到一篇批评文章很使他失望。这篇文章并没有说清多少他的意见为什么不对,应该如何理解,主要的论据是说关于这个问题某个某个权威早就这样那样说过了。朱先生说,这样方式的论争,别人就很难再说话了。过去许多本来可以自由讨论的学术问题、理论问题用这种方式批评,结果变成了政治问题。朱先生希望中青年理论家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敢于形成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次他提出要我替他找一本浙江出版的《郁达夫诗词抄》。他说他从广告上见到出版了这本书。恰巧不久我去杭州和郁达夫家乡富阳,回来送他一本。他很高兴,说达夫的旧体诗词写得好,过去读过一些,想多读点。过后不久,有次我去,他主动告诉我这本书他已全读了,证实了他长久以来的一种印象:中国现代作家中,旧体诗词写得最好的是郁达夫。他说他有空想写一篇文章。我说给《文艺报》吧。他笑着说:肯定又要引火烧身。不是已有定论,某某、某某某的旧体诗词是典范吗?他说郁达夫可能没有别人伟大,但他的旧体诗词确实比有的伟大作家的旧体诗词写得好,这有什么奇怪?他强调对人对作品的评价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千万不要因人的地位而定。顺此他又谈到民初杰出的教育家李叔同,他认为李在我国近代普及美育教育方面贡献很大,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评价。他说李后来成了弘一法师,当了和尚,但并不妨碍他曾经是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美术家、书法家。他说现在有些文学史评价某某人时总爱用“第一次”的字眼,有些真正称得上第一次,有些则因为编者无知而被误认为是第一次的。他说很需要有人多做些历史真实面貌的调查研究。我在《文汇月刊》发表了一篇《引进西方艺术的第一人——李叔同》,朱先生看后建议我为北大出版社美学丛书写一本小册子,专门介绍李叔同在美学上的贡献。我答应试试。为此还请教过叶圣老,他亦鼓励我完成这本书。朱先生这几年多次问起这件事。他说:“历史不该忘记任何一位不应被遗忘的人。”

  朱先生虽然长期执教于高等学府,但他主张读书、研究不要脱离活泼生动的实际。他很欣赏朱熹的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多次熟练地吟诵起这首诗。1981年我请朱先生为我写几句勉励的话,他录写的就是这首诗。他在递给我时又说起这首诗的末句写得好,意味无穷。有次他谈起读书的问题,他强调要活读书。他说现在出书太多,连同过去出的,浩如烟海,一个人一生不干别的,光读书这一辈子也读不完。这里有个如何读和见效益的问题。他认为认真读书不等于死读书。他说,要从自己的兴趣和研究范围出发,一般的书就一般浏览,重点的书或特别有价值的书就仔细读,解剖几本,基础就打牢了,20多年前他曾建议我们至少将《柏拉图文艺对话录》读三遍。他举例说,黑格尔的《美学》是搞文艺理论、评论的人必须钻研的一部名著。但三卷四册的读法也可以有区别,重头书里面还要抓重点,他说《美学》第三卷谈文学的部分就比其它部分更要下功夫读。他说搞文艺理论研究的人,必须对文学中某一样式有深入的了解和欣赏。他个人认为诗是最能体现文学特性的一种样式。他喜欢诗。他最早写的有关文学和美学欣赏的文字,多举诗词为例。新中国成立后他为《中国青年》杂志写过一组赏析介绍中国古典诗词的文章。40年代他在北大讲授“诗论”,先印讲义后出书,影响很大,前年三联书店又增订出版。他在后记中说:“我在过去的写作中,自认为用功较多,比较有点独到见解的,还是这本《诗论》。我在这里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也做了探索分析。”他说我们研究文学可以以诗为突破口,为重点,也可以以小说、戏剧为重点。总之,必须对文学某一样式有较全面、历史的把握。否则,写文艺理论和写文艺评论文章容易流于空泛。

  朱先生很讨厌盲目吹捧,包括别人对他的盲目吹捧。他希望读到有分析哪怕有尖锐批评的文章。香港《新晚报》曾发表曾澍基先生的《新美学掠影》一文,我看到了将剪报寄给朱先生看,不久他回信说该文“有见地,不是一味捧场,我觉得写得好。”他常谈到美学界出现的新人,说他们的文章有思想,有锋芒,有文采,他现在是写不出的。他感叹岁月无情,人老了,思维也渐渐迟钝了,文笔也渐渐滞板了,他说不承认这个事实是不行的。

  朱先生的记忆力近一二年明显有衰退。有几件小事弄得他自己啼笑皆非。有次他送书给画家黄苗子和郁风。分别给每人签名送一本。郁风开玩笑叫我捎信去:一本签两人名就行了。朱先生说原来晓得他们是一对,后来有点记不准,怕弄错了,不如每人送一本。过了一阵,他又出了一本书,还是给黄苗子、郁风每人一本,我又提醒他,他笑着说:“我忘了郁风是和黄苗子还是黄永玉……拿不准,所以干脆一人一本。”小事上他闹出的笑话不止这一桩。但奇怪的是,谈起学问来,他的记忆力却不坏。许多事,只要稍稍提醒,就会想起,回答清楚。1983年秋天,他在楼前散步,躲地震时临时搭起的那间小木屋还没有拆除,他看看花草,又看看这间小屋,突然问我:最近忙不忙?我一时摸不清他的意思,没有回答。他说你有时间,我们合作搞一个长篇对话。你提100个问题,我有空就回答,对着录音机讲,你整理出来我抽空再改定。我说安排一下可以,但不知问题如何提?他说:可以从他过去的文章里发掘出一批题目,再考虑一些有关美学文艺欣赏、诗歌、文体等方面的问题。每个问题所谈可长可短,平均2000字一篇。他当场谈起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写了有关园林艺术的专著,很有价值。他说,从园林艺术研究美学是一个角度。他说,外国有一部美学辞典,关于“美”的条目就列举了中国圆明园艺术的例子。答应空些时翻译出来给我看。那天,我还问起朱先生为什么写文艺评论、随笔喜欢用对话体和书信体?他说你这不就提了两个问题?你再提98个题目便成了。他又说,你还问过我,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和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对后来的文艺发展究竟谁的影响大?这又是一个题目。我在一篇文章中说《红楼梦》是散文名篇,有人认为“散文名篇”应改为“著名小说”,我不同意,为什么?这里涉及到中国古代散文的概念问题。他笑着说:题目不少,你好好清理一下,联系实际,想些新鲜活泼有趣的题目。我们约好冬天开始,叫我一周去一次。后来由于他翻译维柯《新科学》没有间歇,我又忙于本职编辑工作,出一趟城也不容易,就这样,一拖再拖终于告吹。朱师母说:朱先生生前有两个未了的心愿,一是未见到《新科学》出书,一是未能践约春天去看望老友叶圣陶、沈从文。我想,这个闲谈记录未能实现,也该是朱先生又一桩未了的心愿吧!(吴泰昌) ——选自《梦里沧桑》,作家出版社出版(出版年月?)

  2.我很重要

  1.课文解读

  ⑴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长于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心理医生。十七岁赴西藏当兵,在高原边防部队服役十一年,任卫生员、军医。后专业回北京,在北师大获得文学硕士学位,读完心理学博士课程。从事医学工作二十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医学、文学、心理学,毕淑敏从三个不同的层面上认识人,关心人。做医生是从生理上认识人,写作中对人的认识主要是针对人的社会性去探索,而读心理学,可以使她超越以往的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经验深入人类的心理层面,更清醒、客观、系统地认识并把握人的复杂性,这其中也包括认识和把握自己。

  毕淑敏曾说过,散文是血写的,小说是水写的,诗歌是骨髓写的。从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起,到《预言死亡》、《婚姻鞋》和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处方》,毕淑敏就以其作品沉重的主题、磅礴的气势和对人生、社会的冷静理智关怀赢得广大读者。其《不会变形的金刚》获第四届百花文学奖,《女人之约》获第四届青年文学奖、第五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紫色人形》获台湾第十六届《联合报》文学首奖,《昆仑殇》获第四届昆仑文学奖,《生生不己》获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奖,《补天石》获北京庆祝建国40周年文学作品奖,《预约死亡》获北京庆祝建国45周年文学作品奖,《素面朝天》获全国第五届报纸副刊奖。

  ⑵基本解读

  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是一篇对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的,带有浓郁哲理思辨色彩的散文。“我很重要”是一个哲学的命题,作者在对这一命题进行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以理性的分析和动人的情感,把思考和感悟演绎得淋漓尽致,充满了情感美和理趣美。文章一开始用排比的方式,一口气说了五个“我不重要”,这五个“我不重要”已经深入到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这五个“我不重要”深深影响着社会的许多成员。从中国文化的整体和传统来看,这五个“我不重要”可谓是中国群体的、历史的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作者对这些思想是不认可的,可是她不认可这些思想的时候,她所面临的挑战是很大的,所以她说“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我很重要”一声呐喊,喊出了对社会僵化思想的不满,喊出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

  作者为什么说“我很重要”呢?在她看来,这是因为“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的唯一的个体, “我”是人类历史当中不可取代的“精致一环”, “我”是两组生命基因的偶然嵌合, “我”对于我的亲人“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 “我”是孩子至高至尊的唯一, “我”是朋友再也找不到的“一模一样的成品”, “我”是“我的工作我的事业”“不可或缺的主宰”。这一切的一切汇聚成“我很重要”的因由。作者用生动和形象的语言,一一诠释了“我”的生命价值的重要性。在诠释的过程中,没有空洞抽象的道理,没有枯燥深奥的语言,而是把说理与抒情融为一体。

  文章的语言圆转流利,清晰明快。在论述“我很重要”的过程中,作者截取社会生活中关于生命个体在各个层面上的“不可缺或”的表现,通过连缀铺叙,表达了她对生命的独特理解,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喊出:“我很重要!”

  2.习题解说

  ⑴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共有三小题,它们分别从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关键语句来考察学生把握文本基本内容的阅读能力。

  第1小题,题目是“我很重要”,但文章一开始却用排比句式连续地说“我不重要”,这种先否定再肯定的写法既排斥了“我不重要”这一否认生命个体意义的政治信条和集体意识,又为提出和探索“我很重要”的命题做好蓄势。

  第2小题,作者认为“我很重要”的依据共有八点:

  ①“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

  ②“我”是人类精神文化之火的承传者,负有不可推卸的神圣承诺。

  ③“我”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机遇的产物。

  ④“我”是父母浓浓慈爱与亲情的不可失却的承载。

  ⑤“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⑥“我”是子女唯一的至高至尊的血缘之爱。

  ⑦“我”是朋友不可填补的情感空间。

  ⑧“我”是我的事业和工作中无人可以替代的主宰。

  第3小题,作者是从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对世界和他人的关爱与负责的这些角度来断定“我很重要”的。

  ⑵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此题是从个性化阅读的角度提出问题。提示:两种观点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完全不同。本文的“我很重要”是以对生命的珍视、对他人的关爱为出发点的,而题目中举到的生活中一些人的“我很重要”则完全是以个人的利害得失为出发点的,这些人只关心自己,只注重自己的利害得失,而从不关心别人。这种“我很重要” 是不利于个性健康成长的,也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

  3.相关资料

  你真有那么重要吗?

  那天,被电台抓去做临时节目。一回家我就跟先生唠叨,因没有时间准备,讲得没有条理,感冒又把声音弄得沙哑,还有几个地方竟然前言不搭后语……夜里,竟辗转反测难以入睡……终于,先生发话了:好了,别折腾了。首先这个世界是容易错的,没有哪个人能把每件事处理得天衣无缝,他们电台最大的腕儿也做不到。再说了,你哪有那么重要?你以为你是谁,美国总统啊!你想,每天有那么多的档的节目和大家的手机电话一起在空中飘着,有多少人能从那么多的声音中听出你的沙哑声,又有多少人是在专门盯着听你有几个地方前言不搭后语,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 我用被子蒙了头偷笑起来,并想起了一件有趣的往事——

  那时候,父亲在一个镇上当领导,母亲在那个镇上教小学。为迎接一个参观团,父亲出面接待,母亲带着她的学生夹道欢迎。参观团到了,父亲西服革履,满面笑容走到最前面……可人群里的母亲突然发现,父亲腰带不知为什么没有弄好,在衣服里支楞着,像别了一把盒子枪,无论母亲怎样做手势,递眼神,父亲都没有反应,直窘得母亲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一回家,就冲父亲嚷嚷了:“你怎么那么不仔细啊,真跟你丢不起这个人!”父亲宽慰她说,不会有谁对我的那点儿疏忽像你那样上心。不信你可以去做个调查,看看有谁注意到我的“盒子枪”!

  由此来关照我们生活中常常有的事,诸如:说了不得体的话,被什么人误会,遭遇到了什么尴尬……都大可不必耿耿于怀,更不能揪着所有的人做解释,因为事情一旦过去,没有什么人还有那种耐心去理会曾经的一句闲话,一个小疏忽……如果我们常这样问问自己:别人一次失误和尴尬,真的会总在你心头挥之不去,让你时时惦念?你对别人的衣食住行的关心,是不是超过了你自己的衣食住行?或者干脆说透彻些——你真有自己认为的那么重要吗?

  最终,你会明白,你的不堪与烦恼,往往不过是杯弓蛇影的自恋和自虐而已。

  那天上班,社里的美编问我:×××是谁啊?我惊诧:你连她都不知道?她是红极一时的女作家!美编笑:不得了,我大概把她给得罪了。昨天,她给我打电话,自报家门说:我是×××。我说:我好像不认识你啊!

  不知为何,心下顿生快感,说实话,在媒体工作,见惯了明星们的架子十足,心里早不是滋味:凭什么我就一定得知道你是谁?你对我来说有那么重要吗?

  反观演艺界的明星们,大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自知的,自行隐退;不自知的,直挣扎到被甩出局。结果通常是,不管你是自行隐退还是被甩出局,不管你曾经是如何大红大紫,大多时候都是人走茶凉,有谁会莫失莫忘?

  如果你正在为某处遭受了白眼,受了冷落,被人忽视而怒气冲冲,不妨在心里重复一下这样的口号:连×××都会被忘记,何况我!你最崇拜谁,就把×××换成谁!(李炳青)

  ——摘自《读者》2004年第10期

  3.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1.课文解读

  ⑴作者简介

  王海桐,1983年9月26日生,2001年在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中毕业,是当年四川省理科高考状元,以713分考取了北京大学金融系。高中时期最爱看的书是《金锁记》、《灌篮高手》、《蔡志忠漫画》等。

  ⑵基本解读

  “梦”是年轻人的理想、年轻人的追求。上北大,读金融是王海桐的心愿。虽然她一直都成绩优异,但在2001年参加高考的时候,她都一直不大自信,北大是隐藏在她内心深处的一个美丽而羞涩的梦。高考过后,她怕自己和家人失望,一直都不敢看报纸刊登的试题,也不敢去核对分数,所以在她“寝食难安只渴求一张北大金融系录取通知书”,突然听到自己是四川理科状元的时候,竟是“不敢相信的木然”,本文真实地记载了一个高中生面对成功,面对实现自己理想时的内心感受。由于真实,由于作者的年龄、生活的背景与现在的学生十分接近,本文有可能触发学生的各种感受和引发出各种思考。学习时,不宜用文章分析法的形式进行,建议从课文中选取某些问题作研究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重点也可以设计为让学生如作者一样,在日常的生活中,在日常的学习中通过反思了解自己和了解外部世界,从而把握自己所处的环境。在学习的活动中要让学生注意,不论引发的反思与思考的原因是什么,在反思的过程中都要有一个标准,以此来衡量我们的行为表现。这些用来比较的标准,可以是别人的,或者是自己过去的表现。所有比较推论的结果都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各种情绪的反应,比如自豪感、罪恶感、满足感、或者愤怒,这都是取决于学生是如何进行归因的,因此教师要留意这些反映,做好及时而适当的调适辅导。

  可以引发学生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以引起讨论的参考点有:

  ①课文后面的【思考?探索】。

  ②我不是一张平铺的考卷,我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

  ③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我愿意写我的困惑与思考……

  ④“海桐”的名字寄托了作者家人的希望,作者对它也有另一番的解释。你从自己的名字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⑤我们常常在别人的暗示与判定下肯定自我的价值。可总有些时刻,别人的期许我们难以达到,别人的判定让我们灰心丧气。

  ⑥我常常被锁在屋里倾注于风琴、字与连环画。因为有着苛刻严厉的父母,我有了很多别样的记忆:我用幼稚的童音背李煜的词《虞美人》,然后小心翼翼地等叔叔阿姨的掌声;在逃风琴课后,我被罚跪在小凳上一整个下午,并被剥夺了晚饭,在被风琴老师批评练习不认真后,妈妈一边打我手心,一边一字一顿地说:“要做什么事就一定要做好,否则就别做。”在小学第一次考试得了99分后,因怕被父亲责备,我躲在门外小道上哭,不敢回家……

  ⑦你选择了鱼肉的美味,也就选择了鱼刺的纠缠……

  ⑧我只想表达纯粹的自我感受而不在乎别人的评论。即使笔触稚嫩又如何呢?我16岁,稚嫩是我的权利,也是我的生命特质。

  ⑨我到底害怕什么呢?是害怕自己的表现不能达到别人的要求,还是自己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

  ⑩他们都在那里,一遍遍温柔而坚定地对我说:“你能行,你能行。”这些呵护是我所有信心的来源。

  2.习题解说

  ⑴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主要是从引导学生多元读解、个性化读解方面进行设计,三个小题都是希望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结构进行阅读,对文本意义再一次建构,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特有的分析和判断。在交流、讨论、对话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对课文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理解,而这样的理解往往会对课文的整体性透视具有不同层次的合理性。

  严格说,三个小题都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但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天马行空地任意发挥。阅读的理解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层面,如回答“如果我引人注目,那个731分决不会是唯一的理由。”这句话透露了什么感情信息,必须与后文的内容联系回答,“你觉得作者在成长的岁月里,有过遗憾吗?”也必须根据课文回答,不能脱离课文架空分析。高考是社会的敏感话题,也是高中生必将面临的人生选择,高考基本是人人都参加的考试,但“状元”只有一个,如何正确对待考试,这不但是学生,同时也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你对‘高考状元’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就是希望广大的师生能对此作出客观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

  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方式是多种的,学生的“日记”是其中的一种,在日记中学生可以比较客观地对待自己,赏识自己,批评自己。如果学生愿意,教师可以收集起学生的各种“梦想”,与学生一起交流。

  3.相关资料

  1.点评王海桐

  对于状元,人们看到的是笼罩在他们头上的光环,想知道的是他们成功的经验。但是很少有人想知道他们十几年含辛茹苦的"故事",更别说那些时时缠绕他们的难以摆脱的困惑和思考了。

  海桐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女孩,但在成功的路上,她又有多少痛苦,多少挣扎,恐怕连她自己都说不清。事实告诉人们,成功是在痛苦中孕育,在挣扎中降生的。回首往事,我们会深深地理解,成功是什么?成功不是目标的终极,而是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之中。成功正是在过程中体会,在挣扎中品味。

  然而为人师者,为人母者,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几乎每一个无意识的体态,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种子。"这孩子脑子还行,就是手笨",这句漫不经心的话,"可我牢牢记住并相信了"。一句无意识的话让一个孩子傻傻地记住了那么多年,自卑了那么多年,可见教育无小事。教育者的每一句话都要让受教育者在他的意识中获得激励,给他能量。然而我们有多少教育者又注意了这些小事呢?

  习惯是一种力量,海桐有很多好习惯。其实,习惯就是一种素质。好的学习习惯,好的思维习惯,不断调整自己的习惯,经常鼓励自己的习惯,"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都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素质。好的习惯会带来成功,而失败也常常是许多不好的,或不科学的,以至于坏的习惯造成的。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心态,一种心理定势,一种潜意识中的存在。当一个人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时,我们就可以说他在心理上成熟了。而心理一旦成熟了,人就成功了。良好的习惯需要教育与培养。为人师者,为人父母者要在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上多下功夫,少问他们的"分数"。有了良好的习惯就会有好的成绩,没有良好习惯,一时的"高分"也是不会持久的。"在小学第一次考试得了99分,因怕父亲责备,就躲在门外小道上哭,不敢回家","在逃风琴课后,我被罚跪在小凳上一整个下午,并被剥夺了晚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受到伤害的小姑娘可怜的身影,难道我们除此就没有其他方法让他们养成"好习惯"吗?"因为他们极相信我,我才学着相信自己"。海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相信自己",而相信自己是因为"他们相信我",这些该给我们多少刻骨铭心的启示啊!(高级教师李磊)


  2.做自己人生的信天翁

  ,2002年湖南高考理科状元,清华新生。每年各省都有状元,可是这个状元曾是逃兵,一年前,他还在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读二年级。 卷起行李,离开美丽的燕园,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勇气。年仅21岁的 ,看上去不是那种血气方刚、容易冲动的青年。尽管他的特立独行遭来不少非议,可他淡淡的微笑,让你明白:他放弃,他选择,只为了做最真最棒的自己。人生该怎样走,青春该涂抹怎样的色彩,他自有最冷静的规划。

  不拿金牌,我也能上北大

  出生于普通的双职工家庭,父亲肖石云是湖南省华容县针织厂的工人,母亲丁小玲是县人民医院的护士。不过,不普通,学习上很有天分,几乎每次都高居榜首。他的老师曾自豪地说:“学校考试他全校第一,县里考试他全县第一,市里考试他照样全市第一。”

  喆却不爱听大家说他是天才,才12岁,已经开始懂得拒绝虚名。他以第一名考入省重点华容县一中,又以绝对优势一直遥遥领先,却肯定地宣布:“我的好成绩是勤奋得来的!”贝多芬也说天才是1份天分加99滴汗水呢。的确,从不缺课,从不迟到早退,笔记做得比谁都仔细、都详尽,默默地扑在书本里。课上老师提出的棘手问题,课下同学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问到,他似乎不假思索就能提出解决方法,但游刃有余的背后,是无数个奋战到深夜的刻苦,和心无旁骛的热爱。

  1996年,享有盛誉的湖南师大附中到全省各地选拔人才,学校推荐了赴考。强手如云,硬是杀出血路,考进最优异的实验班。1997年3月,全省高二年级竞赛开始,学校里气氛剑拔弩张。当时校方也选派了优秀的高一学生参考,包括,仅仅作为练兵,对他们得奖并不抱希望。那次初露锋芒,拿了湖南省的生物竞赛二等奖。他在学校再次成为“名人”,是源于他16岁那年的惊人之举。只用一年,就学完了高中的全部课程,学校也安排老师专门给他辅导,目标是第二年的国际生物竞赛。却不愿意,决定离开师大附中退学,回华容一中! 老师百劝不得结果,得知消息的肖石云也连夜从华容赶到长沙。当晚,学校领导、班主任、生物辅导老师以及爸爸聚在一起,将个子瘦弱神情倔强的围在中间,苦口婆心好言相劝。大家说累了,硬邦邦地来一句:“我不喜欢这样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为了得竞赛金牌而牺牲一切。”老师急了。反问:“得金牌有什么用?”

  “可以保送北大啊。”“上北大就是得金牌的最终目的?那就没必要浪费时间了,我不拿金牌也可以上北大。”大家面面相觑。第二天,坐上开往华容的公车,在全校一片哗然中,走得干净利落。就在那年,他在华容一中拿了全省高一生物竞赛的一等奖。

  不走,我不是孬种!

  1999年8月,如愿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拆开来,一贯坚强的却蒙了,哭了。肖妈妈有些难受,手足无措地安慰着儿子。是她瞒着去教育局改了他的志愿,事先并没有和他商量。那年考了659分,可以任意选择大学和专业。肖妈妈听说电子计算机是最有前途的专业,于是把儿子填报的北大生命科学院改成了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

  知道原委的丢了通知书,一脸郑重地说要复读,临近北大开学的前几天,他仍然不改初衷。家里的人都慌了,姑姑、舅舅所有能够发动的亲戚都来做他的工作,肖妈妈甚至哭着央求他。终于被软化了,准备北上。

  那年的北大依然美丽,柳枝轻曳,水波粼粼,未名湖边都是年轻而兴奋的面孔,只有无心欣赏,只想着一件事情:要转系到生命科学院。的低调引起了系里老师的注意,老师得知他的心愿,笑着安慰他,北大的电子系全国闻名,你学的专业除了清华大学之外没有学校可比!可我要读最好的!在北大我就要读最出色最有名的生命科学系!

  初中毕业时,曾参加全国青少年生命科学夏令营,还见过北大著名生物学教授潘文石老师,当时潘老师送给他一本自己的书——《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扉页还写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哪一个物种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了呼吸,就意味着地球又有一段灿烂而不可再现的历史将悄然逝去。我们的子孙也就失去了这份宝贵的自然遗产。让我们用共同的智慧和努力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几行字,如同火苗,激发了 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至今未灭。开学没多久,他就去了生命科学院教务处的办公室,向老师询问转系的程序。对方说,如果你当年的高考分数达到了我院的录取线,就可以参加我院举行的转系考试。这样就可以找回丢失的梦想,心事重重的第一次轻松地笑了。回到宿舍,他立刻挎上大书包,去书店买所需的生物学教材,准备来年的转系考试。

  接下来的日子,得了空闲就去生命科学院旁听。虽然生性腼腆,他主动与生物学专业的朋友结交,借来他们的课堂笔记,回来后争分抢秒去消化、巩固。他得同时应付两门完全不同的专业课程,何况生物学课程又有大段的空缺,时间非常珍贵,难免顾此失彼。正在他努力赶上生物学的进度时,专业成绩不可遏止地后退,大一的第一学期考试,专业课居然有两门不及格。前所未有的耻辱感,使拿着成绩单的呆若木鸡。

  现在惟一支撑他的就是转系的希望。他迅速调整心情,全力以赴投入生命科学院的转系考试。这时,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他被告知:北大对转系的学生有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每年的期考成绩必须及格。离开办公室,跌跌撞撞地回到寝室,倒在床上躺了两天,一直拷问着自己:就这样离开?带着失败的耻辱?

  两天后,他头发蓬乱地坐起来,平静地面对人生第一个挫折:不走,我得用成绩证明我不是学习的孬种!

  燕园装不下我的梦

  2000年北京的初春,天空湛蓝,燕园的湖水也湛蓝如纯净的眼眸。过完寒假,在别人花前月下或者游荡于未明湖畔时,精神抖擞地投入自己的专业学习。生物学的梦已经破了,他也不想再走那条伤心路。

  通过大一下期和大二全年的学习,的成绩迎头赶上,均占到优良,从没低过80分。但是,这时的已经有些疲于应付,每天需要付出的精力越来越大,压力越来越重,即使通宵达旦地学习,换来的也只是考试成绩表面上的“还行”……这一切,几乎都让这个从没有为学习皱眉的男孩承受不住了。

  痛定思痛的,情绪消沉。老师安慰他说:“你毕业后,绝对能找一份好工作!”

  可是,他满足的并不仅仅是一份好工作。经过慎重的考虑,在2001年6月10日,他终于决定了:退学。决心已定,但是该怎么向父母开口?他们又怎么能够答应呢?顾虑重重,但是退学的想法已在心里生根,每天折磨得他不能入睡。接连几天的失眠后,终于拿起了电话。“我想退学”。四个字说出口,那边拿着话筒的爸爸慌了,半天没有说话。接着他听到了妈妈哽咽的声音,“孩子,这是何苦呢,你可是在北大啊。”

  心软了,改口说,我是在说着玩儿呢。放下电话后他左思右想,还是拿笔给家里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详尽地述说了自己在北大度日如年的近况,也说了对未来的打算,请求父母让他自由选择这一次。收到他的来信,经过慎重的考虑,肖石云对妻子说,咱们的儿子自己最清楚,从小到大做事从来就没有让我们担过心,还是让他回来吧。肖妈妈流着眼泪答应了。 父母答应他退学了,放下电话,从箱子里拿出早已写好的退学申请书,跑到院系领导办公室。负责的老师不能置信,当即给的家里打电话,希望的父母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劝其放弃退学。当然,这一切都不能阻止,老师只能惋惜地替他办了离校手续。

  就这样,完成了别人眼中匪夷所思的转变,从骄傲的北大学子到复读生。他走出校门时,留恋地回望着依旧美丽的燕园。不是对燕园没有牵挂,而是燕园装不下他的梦。从顶端到底层再次拼搏,他知道有更多符合自己梦想的可能。没有命运没有造物主,他要无所畏惧地做自己。

  的意外退学在整个华容小县引起了种种猜测,有人说在大学里成绩不合格,有人说是违反了校规被开除的,最离谱的,有人议论说可能有精神障碍。那段时间,家里气氛有些压抑。肖妈妈背着人常掉眼泪,冷静的肖爸爸有时也难免长嘘短叹,但他们绝对相信自己的儿子,会证明自己的!

  从北大退学时,特意请求相关的负责老师写了张说明:“根据我们了解,同学退学主要是个人选择……该生在学校期间没有任何违纪行为,特此说明。”不可能每天拿着证明去解释去澄清。面对流言蜚语,最有力的是沉默,让铁一般的事实为自己说话。父母为自己的事情够操心了,不能让他们蒙羞。

  一直珍藏着一本书,《漂泊的太阳》,是优秀的北大人的自白。他已经看过四五遍了,虽然仍怀念着北大那个未圆的梦,但明天会更精彩。

  打开清华的大门

  华容一中对的归来表示宽容和理解,但是从不要求学校的特殊对待。他和其他的补习生一样,一起上学听课,又像从前占据了第一的宝座。

  尽管学校和家相隔不远,高考的前两个月没有回家一次,全心学习。 7月7日是的生日,有人开玩笑说是为高考而生的。7月6日中午,提前吃了生日蛋糕,不过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学校的宿舍。父母也在,笑着看切蛋糕的儿子。其他同学鼓掌相庆。所有的不安都藏在心里,遮蔽得严严实实,没有人显得焦灼不安。

  明天的考试非比寻常,对每一个考生都很重要,尤其是对。父母其实担忧得睡不好。

  却表现得很平静。进考场前,检查考试用具,一边给钢笔灌墨水,一边和同学开玩笑,我们不是去考试,我们是去狩猎,子弹充足了才能够打到更多的猎物。

  考得很成功,所有题目似乎都中了的圈套,几乎一个不剩被一网打尽。就连今年的高考作文也是为他度身订做———《心灵的选择》。750分的满分,他考了703分,这是高考大省湖南高考史上的最高分。

  查到分数后,依然相当平静,倒是爸爸、妈妈、姑姑们哭成了一团。孩子终于证明了自己,他们终于可以松口气挺直腰板了。老师说,,中国所有的大学第二次向你敞开了大门。笑着说,我眼中只看到惟一,清华就是我的惟一。 终于圆了自己的梦想,不过这个梦圆得似乎有些迟,而且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是否后悔自己浪费了几年的时光?

  还是保持着那种淡定的笑容,说:“不管北大也好,清华也罢,我还是很普通的一个人。我还是那个为了兴趣而懂得放弃,但是又不断努力的自己……高考状元的桂冠已经成为过去,到了清华后摆在我眼前的又是一张白纸。我要用数倍于别人的努力去补偿自己最美好的岁月,力争三年完成大学学业,然后拿到留学的全额奖学金,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继续读书!”

  传说中,信天翁是最有主见的鸟,它在自己选择的天空和高度上任意翱翔。21岁的,就是一只年轻的信天翁,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谭里和)

  ——(摘自《中国青年》2002年第20期)

  四 参考教学设计

  1.“认识自我”单元教学设计(董传辉)

  基本模式:阅读——活动——领悟——探究

  第一课时

  一、活动分主题:关于对自己的认识

  二、活动参考阅读:参考阅读文章3《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三、活动方式:阅读与思索、聆听与讨论

  四、活动步骤:

  (一)老师直接指定学生分组,召开简单的同学认识会,可以安排6个组,每组8人。在同学认识会上要求大家在1分钟内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并且用三个形容词(坚强、懒惰、好胜、多愁善感、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等)对自己进行一番描述。

  (二)阅读与反省

  运用课本第3页提供的例子,播放《童年》的歌曲,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各种回忆,创设情景。教师再用饱含激情的简单导语唤醒学生对青春,对自己美好前景的憧憬,然后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王海桐的《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让学生自己感受,在感受中思索。要求:500字/分钟的阅读速度。教师可提供以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文章第一段说“在深夜审视的镜前,我一点也不觉得镜里的是个怎样成功的家伙,但也绝不是一个考试的机器,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这句话是什么含义?

  教师明确:作者没有沉迷于高考的成功之中,也没有因为高考的胜利掩盖了成长岁月里的幸与不幸,快乐与痛苦,迷茫与执著,更不允许被外界贴上“考试机器”的标签。面对成功,作者有着清醒的、理性的分析,她想告诉人们真实的感受,告诉人们自己十多年的心路历程。

  2.注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能对经历进行深刻反思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作为高考状元,作者没有将自述文写成“状元成长录”,没有惊天动地的荣耀式的陈述,没有煞有其事的介绍,而是历数心灵成长中感动自己的琐事。正如作者所说“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分析全文,作者写了哪些故事,分别又有哪些人生的感悟?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我”的故事 “我”的感悟

  婴儿

  幼儿园

  小学

  与

  初中

  高中

  参考答案:

  时间 “我”的故事 “我”的感悟

  婴儿 生为女孩的不幸 注定自己永久地挣扎与反抗

  (插说)自嘲于“海桐”与希冀为“梧桐”的抉择

  幼儿园 旁人一句无意的话让“我”铭记多年,无意间发现本非如此。 态度决定命运

  小学

  与

  初中 童年父母有意无意的暗示使我形成追求完美的习惯 可怕的习惯为“我”带来生活与学业的促进外,更附加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高中 充满回忆的理科实验班生活 人生无常,只有这一刻,可以为我们感受和把握。

  小姑的英年早逝

  成长中的感激 希望走属于自己的路

  3.完成【思考?探索】题:你觉得作者在成长的岁月里,有过遗憾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4.与同学谈谈你对高中三年的希冀是什么?(做一个小提纲,要求下课后交老师参阅)

  5.推荐小组最欣赏的三种希冀。

  (三)作业

  1. 创作三条激励自己的格言。

  2. 同父母就自己成长的经历做一个交谈,适当作些笔录。

  3. 完成课后练习二。

  活动实施注意事项:

  1.老师适当引导,但介入要少,对问题的剖析可以有参考答案,但不宜过多限制。阅读思考只是为了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意识,同时又希望学生在阅读中体验自身的情感参与,并不要求统一答案。

  2.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养成用“文字”记录思考的语文表达能力,活动学习中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

  3.学习活动中,教师也要积极思考,并关注学生参与的程度,最好能有所记录,因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多元化,特别是活动的引进给评价工作带来更多的参考元素。教师要注意写好学习活动的反思。

  第二课时

  一、 活动分主题:别人眼中的自己

  二、活动参考阅读:参考阅读《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和补充阅读《做自己人生的信天翁》( 作者:谭思和 选自《读者》2003年第1期)

  三、活动方式:访谈片段展示 讨论 聆听

  四、活动步骤:

  (一)阅读与反省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围绕以下问题阅读:

  1.对比王海桐与在人生经历中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对你高中的生活有何启示?

  教师明确:同样是高考状元,不同的是得知分数的那一刻,一个是“不敢相信的木然,难以相信的狂喜”,而另一个“相当的平静”;同样曾是北大的学子,一个梦圆于斯,一个选择离去。不同的人生经历,同样的真实感受,同样的对人生的执著和理想的坚持,同样的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认识自我”,认清自我是人生有所成就的基础。

  (二)表达与交流

  认识自我的途径有很多,通过他人的眼睛审视自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个人的访谈资料。注意:

  1.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情况同第一节课相同)交流访谈材料,畅谈访谈心得。要求关注其他同学在访谈问题的设置、话题的切入、内容的引导等方面的优劣,同时通过短暂的材料交流,尝试快速把握其中的要点即重要信息,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新同学。

  2.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部分同学访谈的录象。访谈的对象一般包括以前的老师、同学、朋友以及自己的父母。学生自己做解说。边看边思考:

  ① 不同的访问对象谈话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② 通过观看同学采访的录象,尝试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被访问者谈话的意图,列成提纲,以便和采访人的采访提纲比照,看看有没有把握住谈话的要点。

  3.采访者展示采访提纲,其他同学比照讨论异同,找出原因。

  4.师生小结。

  (三) 作业:

  (1)借鉴他人的经验完善个人的访谈录。并总结在此次活动中的成 功与不足。

  (2)试把自己生活中的某些片断记录下来。

  活动注意事项:

  1.采访活动进行之前编写访谈的提纲至关重要,老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问题设置上既要围绕“认识自我”的主题,同时又要百花齐放各有特色。

  2.根据实际,学生可以选用各种方式承载和丰富访谈的内容,如:文字记录、声音记录、图片资料、录像等。

  第三课时

  一、主题:审视当下的自己

  二、活动材料:点击链接《讲述自己的故事》

  三、活动方式:阅读与思考 写作

  四、活动步骤:

  (一) 教师为自述散文的写作创设情景。

  (二) 表达与交流

  将你写的记忆的片段挑一个讲给同学听,与大家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

  (三) 短文链接

  阅读《讲述自己的故事》,小组交流,通过信息筛选把握自述散文写作的要点。

  师生明确:自述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述文散文,要以第一人称“我”直接述说自己的故事、经历、感受、领悟。

  2. 述散文的故事不是事无巨细都可作为材料,而要围绕要表达的意义做出筛选。

  3. 述散文重在通过故事、经历表达自得内心的感受和真切地体验,体现“诗言志”或“诗缘情”的特点。

  (四)作业:以“我是谁”为话题,写一篇1000左右的自述散文。

  活动注意事项:

  1. 如何思考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是成文的基础,缺乏思想的深邃,文章必然缺乏深度和韵味,也就失去总结和借鉴的价值。

  2. 估计学生的写作是一个难点,教师要加强指导。从细节的描写与意义的阐释为起点,既而形成结构整体文章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课时

  一、活动主题:发现自我的重要(重视自我)

  二、活动材料:参考阅读2《我很重要》,音乐素材

  三、活动方式:独立阅读,思索,搜集材料,选配音乐

  四、活动步骤:

  (一)阅读与反省

  1.欣赏漫画《不合作》,用简明的语言分析它的立意。想一想这幅漫画对你有什么启示?(教师以传统观念中“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为引子导入新课。)

  2.阅读文本《我很重要》,完成以下内容

  (1)朗读

  ①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句式美与韵律美

  ②小组精彩片段朗读,注意读出节奏和重音

  ③朗读交流,每小组推荐一名成员自己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一个片段进行朗读。

  (2)思考与探索

  ①题目是“我很重要”,可一开头为什么用排比的句式连续地说“我不重要”?

  ②文中说“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我们是否重要。”那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断定“我很重要的”?

  ③作者认为“我很重要”的依据是什么?请列点概述

  ④强调“我很重要”与“我最重要”甚至“惟我独尊”是否相同,为什么?(它们是不同的。“我很重要”强调的是自我意识的发现,自我能力的肯定,将每个人都视为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无法置换的个体,你就是你的唯一,对自己如此,对亲人如此,对朋友如此,对自然宇宙等来说亦是如此。只有首先肯定自我,承认个体的不同,才能重视自我,进而由无数自我构造成一个“大我”。而“我最重要”或“惟我独尊”过分强调自我的价值和意义,将个人凌驾于他人社会之上,这正是对人类整体意识的否定,最终使得“尊重自我”成为一句空话。)

  (二)作业

  1. 不论多么强大的人或许某个时候也会觉得脆弱,怎样战胜自己的脆弱呢?不妨读读毕淑敏的《我很重要》,读完之后,也许你会非常赞同法国作家辛涅科尔的话,“对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请利用网络搜集一些关于“重视自我”的名人名言。

  2. 交流自己的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找到一个特长或优势,从而肯定自我。

  3. 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我很重要》找一段合适的音乐,几个朋友一组和着音乐边读边感受。

  活动注意事项:

  1.文本导读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提出“我很重要”的角度,然后要帮助学生区分它与极端个人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不同,把握文章的内在含义。

  2.学生肯定自我的优势和特长各种各样,教师要积极加以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哪些是真正的特长和优势,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第五课时

  一、 活动分主题:勇于怀疑自我

  二、活动材料:参考阅读《我很重要》和《你真有那么重要吗?》(选自《读者》2004年第10期)

  三、活动方式:比较阅读 讨论与辩论

  四、活动步骤:

  (一)阅读与反思

  鲁迅曾说过:“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读作品因读者而不同”。作家毕淑敏让我们进一步肯定了自我的价值,对照《你真有那么重要吗?》思考为什么两位作者的观点有如此大的差异?你认为“自我”重要吗?

  (二)以“我是否重要?”为话题,展开全班讨论。

  参考意见:这两篇文章的观点貌似矛盾,其实涉及两个不同的方面。《我很重要》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是无法复制的那一个,从而肯定个体的价值。《你真有那么重要吗?》则是从生活中的一个普通问题入手,解决普通人“杞人忧天”的烦恼,教导人面对尴尬时应对的方法和策略。正如哲学中所讲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三)作业:请尝试以书信的形式,寻找一位名人,与他一起共同探讨“我很重要吗?”这个话题。

  活动注意事项:

  思辩能力的培养是此次活动的重点,小组间一定要将“辩”与“论”体现出来。“辩”就是要用两分法,全面地分析问题;“论”就是说话要有条理,有根据。

  第六课时

  一、活动分主题:惰性与动力——反思自我

  二、活动材料:参考阅读《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三、活动方式:阅读 讨论

  四、活动步骤:

  (一)阅读与反省

  1. 欣赏漫画《决心》,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它的立意,并自问:我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吗?

  2. 教师提供“意志力测试”,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3. 阅读《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1)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①阅读课文后,填写下面表格的内容

  事例 用意

  自己学作诗填词的失败经历 由写诗填词意境要洗练,字句要推敲,要吃苦费力,引出立身处世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物理学中物“动”的原理

  冬天早晨留恋热被窝

  《论语》中孔子不惧世之无道,“毕生东奔西走”匡世济怀

  作学生不死心塌地地学习,毕业后只巴结讨好敷衍公事

  参考:

  事例 用意

  自己学作诗填词的失败经历 由写诗填词意境要洗练,字句要推敲,要吃苦费力,引出立身处世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物理学中物“动”的原理 人像一般的物质一样有惰性,要想他动,也必须有动力。

  冬天早晨留恋热被窝 惰性,人生而有之。要克服惰性,必须动员坚强的意志力,不怕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论语》中孔子不惧世之无道,“毕生东奔西走”匡世济怀 历史上许多有大成就者多半都*极坚强的意志力,肯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作学生不死心塌地地学习,毕业后只巴结讨好敷衍公事 目前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源,一切都由于懒。因此要改造中国社会,一要除懒,而要提倡奋斗精神。

  ③ 讨论:人为什么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参考:a)要有大成就,必须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b)它是人之为人的凭据;

  c)人生在世,随时随地都会面临选择,但人免不掉物质所常有的惰性,要除去这种引诱,必须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d)朝抵抗力最大的方向走,就需要奋斗的精神,而奋斗是民族、国家生命力的表现

  (2)细察深思、把握要点

  讨论:第3段最后一句“物的动必终为抵抗力所阻止,而人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为什么前一句中用非常肯定的语气“必终”,而后一句则用不能肯定的词语“可以”?

  参考:这就体现了人与物在“动”上的区别。一般物质的动都是被动的,使它动的动力是外来的,而且动不能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所以物永远似乎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它的动也就必终为抵抗立所阻止。而人的动有时可以是主动的,意志力可以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所以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关键看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意志力的强弱。

  (二)作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不是就意味着人活着就是为了受苦?

  活动注意事项:

  老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中、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带有寓意式的困难情境,设置开放式的结尾,让学生有多种选择,通过对不同选择的分析,对比品格差异。

  第七课时

  一、活动主题:评价自我

  二、活动材料:参考阅读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和《人生何处不快乐》(选自《读者》2003年1月)

  三、活动方式:比较阅读 演讲辞

  四、活动步骤:

  (一)比较阅读

  清代的郑燮在《竹石》中写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面对困难我们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刚强的品质,要敢于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但是不是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直行,不能转弯呢?比照《人生何处不快乐》看,你有什么收获?

  思考与讨论:同样是面对困难,两篇文章处理的方式是否相同?又是否矛盾?如何才能较好地处理这两种观点?

  参考:两种观点并不矛盾。面对困难,人首先要有战胜它的勇气,要敢于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这是态度的问题,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在处理问题时,人又要学会全面的想问题,这是方法的问题。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只有坚定的态度,没有正确的方法,只会被撞得头破血流;只有方法和技巧,没有克服困难的坚定的态度,又容易懈怠一事无成。

  (二) 抓住认识自我的活动中自己最突出的三个缺点和最鲜明的三个优点,叩问“真我何在”,学习“点击链接”中“演讲的艺术”,以“认识自我,叩问青春”为话题写一篇演讲辞。

  活动注意事项:

  1. 语文学习并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重在思路的拓展和语文素质的培养,力求将思维训练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2. 演讲辞的写作既要有深刻的自我认识,又要有一定语言和形式的限制,还要能通过语言感染他人,因此对“点击链接”的学习十分重要。

  第八课时

  一、活动主题:超越自我

  二、活动步骤

  (一)主题演讲会“认识自我,叩问青春”( 主题还可自己选择,如:“自我——昨天、今天和明天”等)

  (二)作业:整理与评价(参考课本第5页整理与评价的内容,并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进一步完善)

  活动注意事项:

  1.演讲是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审视自我,认识过去的自我,把握当下的自我,规划未来的自我。演讲词和演讲都要表现“自我”认识的过程,建构理想自我的模式,确定未来努力的方向。

  2.演讲会要尽量人人都参加,评价要根据实际,以发展性评价为主要方向,以激励为主,以发掘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主。

  附:相关资料搜索

  (一)课外阅读文章索引及一句话点评。所有文章均选自《读者》。

  1.《做自己人生的信天翁》 谭思和 2003.1(离开北大,为寻清华梦)

  2.《人生何处不快乐》2003.1(面对困难,换个角度海阔天空)

  3.《你真有那么重要吗?》2004.10

  4.《重要的是自己强大起来》2003.1(在知识、在智慧、在实力上使自己加倍成长,变得更加成熟,变得更加强大,使许多问题变得不攻自破,迎刃而解。)

  5.《跨栏定律》2003.1(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

  6.《最优秀的人是谁》2003.2(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7.《我们都老的太快,都聪明得太迟》2003.2(把握当下,莫等待)

  8.《水中的蓝天》林清玄 2003.3 (退后也是一种进步)

  9.《信任也是一种约束》2003.3

  10.《舍弃荣耀》2003.3(人生是被一个又一个亮点照亮的,而为了创造新的亮点,你可能需要随时忘记你正在拥有或曾经拥有的荣光。)

  11.《别抱不哭的孩子》2003.3 (真实乃是人世间交往的最大技巧。)

  12.《我现在就付诸行动》2003.4(一切的一切毫无意义——除非我们付诸行动。)

  13.《为什么要比别人过得好》2003.4(只要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你就是幸福的)

  14.《时光村落里的往事》周国平 2003.5(珍惜往事的人也一定有一颗温柔爱人的心)

  15.《提醒自己》2003.6(提醒别人时往往很容易,很清醒,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

  16.《上帝的苹果》2003.6(上帝在把你置于绝境的同时,一定会塞给你一只救命的苹果,它就藏在你身上某一个口袋里。)

  17.《相信自己》2003.7(其实生活中做什么事,信心很重要,而付诸行动就更重要。)

  18.《幸福人》2003.7(你将成为幸福之人,因为幸福之门各种各样,幸福之窗无以计数,生活之路时刻都在更新,幸福将与你常在,你一定能成为幸福之人。)

  19.《勤奋人生》2003.7(做一个勤奋的人,阳光每一天的第一个吻触,肯定是先落在勤奋者的脸颊上的。)

  二、课外相关书籍阅读推荐目录: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

  《少年维特之烦恼》 作者:歌德

  (活动设计:广州流花中学 董传辉)

  2.“认识自我”学习活动整体构思(郭炫)

  第一部分:总体设想

  总课时为两周八节课,分两段活动,第一周和第九周。课时分布:阅读和讨论2课时、写作和讲评2课时、演讲前后共3课时、展示1课时。课堂学习活动是一个点,通过这个点,创造出一个语文学习的空间,在这空间中,让学生自由发挥,自我塑造,自我成长。

  本设计结束时学生要完成《认识自我专辑》,专辑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册子,也可以是个人网页。

  《认识自我专辑》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际改变或调整)

  内容项目 教 材 依 据 说 明

  我的自述 完成话题作文“我是谁” 主要介绍以前的你,配上图片

  等生动的资料,形式不拘

  关注、认识、塑

  造自己系列作

  文 认识自我主题 收录平时周记、作文。

  前后两次交流记

  录 “表达与交流”的内容 了解他人眼中的你。

  我的演讲稿 《认识自我,叩问青春》

  自我阅读的有关文章。 演讲会的图片

  励志名言摘录 “借鉴与寻找”的内容 自我的目标、自我的榜样、

  自我的经验、自我的思考

  本学期的读书笔

  记 三篇参考阅读的读书笔记

  自我阅读的读书笔记

  体现阅读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内容

  整理与评价 语文书第5页第二题的要求

  语文学习感想 关注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

  通过前后对比检查达标与否。

  语文素养在学习活动中养成的目标体现

  语文素养 具体活动 说 明

  阅 读 完成课文、链接文章、推荐书目

  的阅读。做读书笔记或写感想。 通过他人对照自己,衡量自己,找出

  自己的优点及有待改进的地方。扩大

  视野,见贤思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写 作 写自述性散文,真实、艺术地

  表达自己。 说真话,抒真情。写得生动,写得美丽。

  聆 听 完成两次交流。边听边记,边听边

  想,做两份交流实录。 对照参考资料的听记要求。用心聆听,

  广纳雅言,以镜为鉴。

  演 讲 准备一篇演讲稿,完成一次公众场

  合下的演讲。 阅读第20页《演讲的艺术》。

  习 惯 根据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标准,回

  顾自己的学习状况,做合理评价,

  自定改善目标。 为三年的语文必修选修和自学做好准

  备,重点是学习兴趣、态度、习惯方

  面。

  第二部分:活动阶段及内容设计

  第一阶段:学期第1周共4课时

  阅读:第一单元的参考文章,拟订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及展开讨论。(2课时)

  推荐阅读《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启发思考,启迪认知,见贤思齐

  交流:问问他人眼中的你是怎样的。聆听并作记录。告诉你信赖的人,让他知道你的自我改进计划。(回家完成,参考《听记要求》)(1课时)

  写作:完成本单元“我是谁”的话题写作。课堂朗读精彩作文片段,应尽量做到每个同学都有机会。(1课时)

  演讲:一部分活跃自信的同学,自荐演讲。(1课时,有条件的可录像,储备资料)

  思考:我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怎样的?(参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内容)

  拟定需要改进的地方,订立改进目标。

  布置课外学习

  阅读:推荐阅读《苏菲的世界》、《周国平哲理散文》、《时文选粹》等,杂志《读者》《青年文摘》,《广州日报》每日闲情等栏目。

  体会:这段时间以来,每周用三言两语描述自己语文学习的情况,记录点滴体会,检查目

  标实施情况。

  第二阶段:学期第九周(学段结束前)共4课时

  演讲:演讲者为开学时未曾演讲的同学(内向羞涩的同学可以用一学期时间锻炼自己,准备不足的,也应有时间和机会重来)。(2课时)

  交流:再次与家人同学老师等交流,看看他们眼中的你有哪些变化,是否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1课时)

  制作:个人专辑(可到数码廊,图书馆等地),完成总结评价。

  展示:把课室布置成展厅,每份作品设留言本,利用教室平台展示电子版本。同学自由参观,交流。老师总结。

  1课时

  五 单元评价建议

  1.评价目标及要点

  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是评价的最根本的目的。语文综合活动的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观察和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⑵在保证达到语文的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需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⑶要特别突出激励、发展的评价功能,评价的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上,而不应在学生的笔纸测试上作过多的甄别性评价。要促使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促使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提倡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⑷要促进学生的独立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实现对文本意义的重新建构;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写作的习惯,在自述文的写作中能恰当地表达自己;鼓励学生当众说话,且能根据一定的内容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进行演讲。

  2.评价设计建议

  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评价因为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制定评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在学习活动中,由于学生各具特点,其发展也是多方面的,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对其匡定。由于评价的本身是一个价值的判断,无论是活动内容的选定、方法的选择还是学习活动程序的安排等,都因地、因时、因人而宜,无法以优劣而论。所以,综合学习活动的评价标准不是统一预设的,而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制定,不以统一标准为核心,突出以人为本,突出个性,以“特色”论英雄。

  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评价应重视学生发展的过程和进步的幅度,能够激发学生在不断的自我评价中找到自己可以发展的潜能及制约自我发展的因素,将优势发扬光大,形成独特的自我表现。评价是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在活动的开始或期间,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标准,由学生推举成立评价小组成员,让大家都清楚“为什么评”、“由谁评”、“评什么”、“怎样评”,每个学生都应在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发表意见,只有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起发展的愿望和主体的意识,才有可能产生发展的动力,实现个体的不断发展。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的结果应淡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突出强调学生个体在地进步幅度和个性特长,使学生在活动中,在评价中能不断发掘自己在阅读鉴赏方面、在交流表达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并不断强化形成其个性和特长。

  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评价不适宜采用纸笔测试的量化标准,富有生命特征的语文学习活动不适宜采用简单的笔纸测试进行,应更多关注学习活动过程带给学生的除知识外的语文素养的收获,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所需要的精神营养和精神收获。在评价方法上可尝试使用观察法、表现性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等等,只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参与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更多发展的空间。

本文来源:http://www.easeways.cn/shiyongwenshu/245451/

为您推荐

疫情自我鉴定医生三篇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疫情自我鉴定医生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5 02:34:23   疫情自我鉴定医生100字左右   疫情自我鉴定医生怎么写  

抗疫医护人员自我鉴定汇编4篇

医务工作者是从事医疗护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和医疗护理工作的服务提供者的总称。医务工作者指的是在医疗单位工作人员,从事医疗事务工作。主要包含:医疗防疫人员,药剂人员,护理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抗疫医护人员自我鉴定汇编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5 02:34:18   抗疫医护人员自我鉴定300字   抗疫医护人员自我鉴定100字  

医学生抗疫自我鉴定300字精选三篇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医学生抗疫自我鉴定300字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5 02:34:09   医学生抗疫自我鉴定300字怎么写的   医学生抗疫自我鉴定300字左右  

医务人员抗疫自我鉴定(合集五篇)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医务人员抗疫自我鉴定(合集五篇),欢迎品鉴!

2024-04-25 02:34:06   医务人员抗疫自我鉴定简洁   医务人员抗疫自我鉴定300字  

住院医师疫情自我鉴定集合3篇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住院医师疫情自我鉴定集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5 02:34:03   住院医师疫情自我鉴定300字   住院医师疫情自我鉴定200字左右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