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我读舌尖上的中国第2季随笔

更新时间:2021-09-22 来源:会议记录 点击:

【www.easeways.cn--会议记录】

  每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都深深打动了我,记录片的解说词和电视剧、文艺片的语言形式不同,记录片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让人回味,就像《舌尖上的中国第2季》封面上写的那一句话“在美食中品味人情、故事里的欢喜与乡愁”。这是一本充满了味道、人情、乡愁的书,时而如一曲乡间小调,唱出家乡的味道;时而如一首写给家乡的诗,讲述着老房子沉淀的过往。

  这本书用七章的篇幅,将美食中融入了中国的人情,从各式各样的人情中体味不同的味道。

  第一章《脚步》。人们匆忙的脚步中,在创造美食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收获,为了酿出最好的蜂蜜,养蜂人的脚步追赶着花期,一路奔波,只为甜蜜,这是我们看到的表象,养蜂人这种背井离乡的奔波,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麦收时节,专门替别人手工割麦子的麦客们,品尝着美味的面食,却牵挂着自己家里等待收割的小麦。当他们手里端着盛着面条的大碗时,心中却想着家的味道。是啊,不管你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在广东打工的贵州夫妇,回家收玉米、修房屋的半个月里,妻子做了家乡的稻花鱼,在他们离别家乡时,女儿为他们带上一小坛,行走千里,难舍家乡味道啊。

  第二章《心传》。在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在想,中国传统的美食,除了有文字整理的菜谱、食谱外,主要靠口口相传、手手相传,从来没有想到过还有心传。今年暑假,从呼伦贝尔旅游回来时,我在北京停留三天,去看看住在北京的母亲,大姐做的西瓜酱让我赞叹不已,大姐说多给我带些回来。我却向她请教西瓜酱的做法,回家后,如法炮制,却以失败告终,这时,我突然醒悟了,我没有得到大姐的心传。就像苏北的阿苗一样,立志做一个苏式糕点师,做点心的原料就摆在那里,步骤也和师傅讲的一样,可是,阿苗经过多次的反复练习,才得到师傅的认可。口传、手传到心传,才能成就一个真正美食的诞生。手艺好学,技艺的提高不是简单的事,如果说,某个厨师有绝技,那他得到心传后,自己是花费了多少时间与实践才练就的绝技啊!陕北空心挂面、徽州的木榨菜籽油、汕头的蚝烙、扬州评话演员做的烫干丝,无一不得益于心传。

  第三章《时节》。这一章有如优美的散文,将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娓娓道来,将美味在四季中的萌发、养成、回馈、等候描写的朴素又不失奢华。春天,浙江天目山的雷笋,从采摘到变成餐桌上的美味,从树上采摘香椿嫩芽,变成香椿拌豆腐,就像人们很随意地采摘,信手拈来地制作,轻松地端上餐桌一样,美食里充满了愉悦。夏天,钱塘江的青螺、台湾达悟族的飞鱼、芜湖的小刀面,每一个地方的美食都与大自然的恩赐息息相关,只有大自然的恩赐,人们才能收获天然的食材,进而制作出有阳光、海浪、河流、小溪味道的美食。秋季自然离不开收获的主题,新疆的葡萄就是在这个季节,等待着温度和时间的成就,变成美味的葡萄干。新疆特有的黄萝卜,又为手抓饭增加的味觉的层次。中国人秋天的厨房,也是一年中最让人值得回味的厨房。冬季,自然要说到东北的冻豆腐,看到这里,用儿子的话说:“妈妈,你看的不是书,是回忆。”是的,儿子最了解我了,我最怀念狸的东北菜,尤其放寒假时,一家人围着大桌子,吃着热气腾腾的炖菜,其中就有香喷喷的冻豆腐,一边吃,一边聊着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漫漫冬季才最有味道。

  第四章《家常》。书中写道“家,是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是走在回家的路上。”这略有辛酸的一章让我很有感触,人,无论离家多远,想家时,吃上一口家乡的饭菜,也可以一解乡愁。记得小时候,一到夏天,母亲就会为我们做一种叫做“面鱼”的食物,她说,在河南老家,夏天都要吃这个。在交通不发达的当年,从呼伦贝尔到开封,坐火车要走上四天,母亲想家,想老家春天的野菜、夏天的捞面条、秋天的花生、冬天的红薯,想着想着,就用当地相似的食材,为我们做她记忆中家乡的食物。书中描写了一个从河南去上海学习乐器的女孩,妈妈辛苦地陪读,在租住的小房子里,为女儿做饭,就是做了美味的上海红烧肉,也不忘记为女儿和自己做一碗家乡的面条。无论是谁,走在异乡的路上,总是想着家乡的美食,这个美食或许只是一碟泡菜、一碗汤,也会拉近异乡和家乡的距离。老人们常说“吃饱不想家”,也不无道理。

  第五章《相逢》。锡林郭勒和张家口两个不同的地方,却生长着相同的白蘑,味道同样的鲜美。大凉山的花椒和大娄山的麻椒,是毛血旺不可缺少的作料。上海小笼包与开封小笼包有着不解的渊缘。有些食物是和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的,因此,就有“一种食物,两个故乡”这一节,新疆大盘鸡是新疆特有的美食,当年从上海去新疆的知识青年,新疆大盘鸡深得他们的喜爱,回到上海后,每次聚会,大盘鸡成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我想,他们吃的也不仅仅是大盘鸡,他们吃的也不仅仅是回忆,大盘鸡是他们青春的见证,大盘鸡会让他们想起激情燃烧的岁月。

  第六章《秘境》。每一个地方都有当地独特的美食,其制作过程就是书中新发现的东西,称其为秘境。这一章里,我看到了呼伦贝尔莫日格楞河边的里韭菜制成的酱,那是草原上的美味。草原上的美味很多,今年暑假,在呼伦贝尔我们品尝了美味的烤全羊,烤全羊最美味的地方是羊脖子上的皮,焦、香、脆,还有一个部位不得不吃,就是羊的上颚。吃着烤全羊,喝着草原的奶茶、酸奶,美味无法形容。由于我们到达的时间比较晚了,没有赶上唱《酒歌》,于是,热情的同学们为大家唱起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同学的夫人伴舞,那场面真是让人激动。北海的沙蟹汁,在当地,就像酱油、盐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料。其实,每一个地方对留住美味都有独特的方法,其制作过程,也是我们不知道的秘境,比如,人们对蕨菜的深加工,贮存鸡枞的美味,新疆人制作能长期保存的馕,都有自己特殊的工艺。

  第七章《三餐》。我们为什么要一日三餐,最原始的回答是为了温饱。各地的一日三餐在早餐上区别很大,北方和南方差别最大,广东的早茶就比北方的油条豆浆复杂许多。毛坦厂高考基地里90个高考班的孩子们,他们的一日三餐紧张的象打仗,家长们把做好的午餐带到学校门口,从大门送进去,看着孩子在大门里面狼吞虎咽,家长的心好酸。书上说,这是“浸润着青春与梦想的三餐”。普通的咸鸭蛋、家常的蒿粑、古蔺的手工面,这些才是真正慢生活中特有的三餐。

  在这本书中,在每一章结束时,穿插了一些写美食的文章,如梁实秋的《面条》、《佛跳墙》,姚雪垠的《一鱼两吃黄河鲤》,汪曾祺的《手把肉》等,这些文章让本书更加丰满,更加生动。

  在这个剧变的时代,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是不变的,无论你生活在农村郊外,还是漂泊在异国他乡,记忆中的味道从来没有改变过。《舌尖上的中国第2季》为我们讲述了和食物有关的林林总总,每2季就这样结束了,味道却留在每个人读这本书的人的心里。我相信,第3季正在向我们款款走来,期待更美的画面,更期待最美的文字。

本文来源:http://www.easeways.cn/huiyiwenshu/333632/

为您推荐

党小组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记录范文(精选5篇)

会议记录是指在会议过程中,由记录人员把会议的组织情况和具体内容记录下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党小组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记录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19 13:23:45   党小组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记录总结   党小组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记录模板  

发展对象转预备党员会议记录集合4篇

记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ìlù,指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发展对象转预备党员会议记录集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19 13:23:35   支委会发展对象转预备党员会议记录   农村发展对象转预备党员会议记录  

关于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会议记录【三篇】

中国共产党的入党申请人在党课培训、学习、考核、入党申请书审核通过后,才能正式进入预备期,这个阶段的党员称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一般从支部大会通过他成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会议记录【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19 13:23:26   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会议记录怎么写   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会议记录模板  

支部团员大会会议记录范文(通用5篇)

 会议记录是指在会议过程中,由记录人员把会议的组织情况和具体内容记录下来,就形成了会议记录。“记”有详记与略记之别。略记是记会议大要,会议上的重要或主要言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支部团员大会会议记录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19 13:23:18   支部团员大会会议记录范文   2023年支部团员大会会议记录  

支部换届会议记录范文(精选6篇)

记录是一个汉语词语,指把所见所闻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支部换届会议记录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19 13:23:08   支部换届会议记录范文   基层党支部换届会议记录